两岸看“长安”:真实最动人 创意产业要交流
一场“情系长安”两岸文化联谊活动,凝聚100多位两岸文化界人士,在陕西省探古迹、观民俗、说古今。他们走过一段自己难忘的旅程,留下一些不该被他人忽略的感慨——两岸看“长安” 评说文化事
从7月12日到22日,近百位台湾文化界、艺术界、新闻界人士在陕西行程近4000公里,过关中,穿秦岭,到洋县,上陕北,考察陕西省周、秦、汉、唐的千年遗存,领略秦腔、皮影、农民画、安塞腰鼓的文化内涵,体味延安的历史风云。从汉墓的考古与展示到延安精神的讨论,一场文化的交流、探讨与碰撞在两岸人士间激荡……“历史难免纷争,纷争过后,文化留下来,抚平伤痕,凝聚起整个民族继续前行。”参加此次“情系长安”两岸文化联谊行的福建省文化厅副厅长陈朱在讨论时动情地说。
真实最能打动人
7月13日,秦兵马俑博物馆。当台湾文化界代表分批次走近那些千人千面的秦俑时,一号坑内,考古工作者仍在进行第三次发掘工作,正在清理两件留有彩绘的陶俑,据介绍,这些彩绘中包含有被称作“汉紫”的紫色。“汉紫”是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在进行超导材料研究时偶然得到的,没有自然存在的记载,但10年后国外科学家在汉代器物上发现了这种颜料,命名为“汉紫”。现在“汉紫”现身秦俑,会不会更名为“秦紫”呢?
秦俑之迷人,何止于“汉紫”?台北论坛基金会董事长程建人在现场对记者说:“刚听到秦俑出土的消息时,想到4个字:震惊世界!但今天亲眼看到的时候,才体会到什么是‘震惊’,亲眼所见是一切的资料所不能替代的,真实的文物传递出更多的信息,这种力量最能打动人。”
而仍然在民间代代相传的各种表演可称活的“文物”。“老腔”历史近两千年,起源于黄河渭河交汇处的水陆码头。船工们拉船时一人起头喊号子,众人跟着一起喊,还用木头有节奏地打击船板,这种号子演变成乡间土台上一人主唱、众人帮腔的“老腔”,并配合木偶一起演出。7月15日,西安郊外关中民俗博物院的乡村土台上,华阴县卫峪乡双泉村民间艺人张军民带领他的小剧团为台湾客人演出“老腔”,没有化妆、布景、灯光,简单的板、弦一响,主唱仰天长吼,同台者跺脚捶胸、抄板凳、舞胡弦相和,用不着听懂歌词,虽然“老腔”表演的故事大多是“奸臣害忠良,相公爱姑娘”,但你从那种拼了命的表演中体会到了人生的苍凉、不屈、狂喜、大悲。台湾观众瞬间涌向台前,录音录像、记谱记词,一句一叫好。歌唱家许景淳在台下激动地走来走去,喊着“太棒了!太棒了!”有人高喊:“这是全世界最棒的摇滚乐!”戏剧研究者、台湾世新大学教授曾永义说:“这是用生命在歌唱,这种表演里面有生命的真情实感,什么样的表演是最打动人的?唯有真实、真诚!”
环保也是文化
车过秦岭,湿润的绿色大片延展,稻田相连到山边,山上正有云烟飘起,汉中到了。汉中人骄傲地向台湾客人这样介绍自己:“我们把水叫汉水,城叫汉中,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首置汉中郡,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到了汉中,流连在“生为兴刘尊汉室,死犹护蜀葬军山”的武侯墓、“此处始终关大汉,何年将相似先生”的武侯祠,只见古柏汉桂庄严,琴台牌楼古旧。台北市社会教育馆馆长林慧芬问记者:“现在西安到汉中的高速公路开通了,这种原生态的古迹会不会受到破坏呢?台湾有些地方就是因为通了高速路,原来保存完整的文化资源被人潮和随之而来的商业破坏,太可惜了!所以,大陆在建设发展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保护旧的东西,祖宗留下这么多好东西给我们,我们有责任传下去。”
汉中还有世界上唯一的野外朱鹮种群,这种被称为“东方红宝石”的美丽鸟儿,自1964年起就被认定灭绝了。但是,1981年,中国的科学家在汉中的洋县发现了7只朱鹮,自此,汉中上演了一场牵动世界的物种保卫战。7月18日,台湾客人在洋县朱鹮生态园踏过消毒垫,近乎虔诚地欣赏了美丽的朱鹮。据当地人介绍,为了朱鹮他们不砍树,不施农药,不在朱鹮繁殖地开山修路。政府用农技、资金、减免公购粮等措施回报农户,现在,汉中的朱鹮数量已经达到近千只。
朱鹮掠过的土地,青翠的稻田间停歇着白鹭,牛群悠悠踱过水塘,牛背鹭调皮地站在牛背上……台湾客人谭泽薇突然眼含眼水,她说:“我看到这样的土地真是很感动,就是看到家园的感觉。环保也是文化,对环境的保护是对文化、对我们曾有的生活方式最好的保护。”
产业化不是低俗化
秦俑、汉陵、碑林、皮影、安塞腰鼓,几乎折服了此行的所有两岸文化界人士,欣赏、赞叹之间,最宝贵的还是思考、探讨和批评。台中县文化局长陈志声也是在台湾拿过多个首奖的书法家,他说:“我自幼就临的帖,在碑林都找到了出处,你可以想见我有多么激动。本来我是准备来‘血拼’的,但是很遗憾没买到想要的东西。字帖和出版物一定要求真,否则一笔一画就会露出破绽。守着这么多精品,其衍生的文化商品也要精美,粗糙的纪念品能够赚一些小钱,但没有生命力,也赚不到肯花大价钱的行家的钱。”
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秘书长陈春霖说:“说到两岸文化界的交流,文化创意产业是最需要交流的,我们基金会曾就此话题举办过论坛。文化创意产业台湾早做了几年,有一些经验,一棵玉白菜的造型产品能那么吸引大陆游客,而大陆有这么丰厚的文物资源,好东西那么多,本应该有一些招牌的文化产品。”
台湾著名画家刘国松遗憾地说:“我曾经在台湾的百货公司里生气,为什么我们的百货公司用的都是洋面孔的模特架子?这次看到一些文化馆展示民俗的模特架子也是洋面孔,我就更不理解了,明明是黄土地上的文化嘛。此外,有些歌舞被声光电淹没,好像是在拉斯维加斯一样。淳朴的民歌被麦克放大到刺耳,文化如何被展示和展演,还需要改进。”
台湾艺术大学校长黄光男接受记者访问时说:“文化产业就是活化既存的资源,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对教育、公益都有现实帮助。但文化产业的重点还是在文化的传播,而非商业化或低俗化,它是一项要永续经营的事业。既然是产业化,就要有市场区隔,要有成本概念,两岸可以在这方面合作培养人才。文化产业需要人才,有专业的博物馆馆长才能有一流的博物馆,而不是一个艺术品仓库……”
黄光男认真地把自己的谈话要义写在纸上,并寥寥几笔配上一块秀石、一丛野花递给记者。字,传递着一位大学校长的深思熟虑;画,洋溢着一位大画家的灵魂洒脱……■ 本报记者 陈晓星
[责任编辑:高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