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文化厅获悉,目前,西藏的文化娱乐场所已发展到2596家,从业人员达18350人,日趋繁荣的文化市场大大丰富了西藏人精神文化生活。
据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厅长尼玛次仁介绍,近年来,大批社会资本和经营实体加入到文化经营行列,使西藏的文化经营体系逐步完善、经营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已呈现出多门类、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投资、多种所有制齐头并进、相互促进、蓬勃发展的态势。
据介绍,西藏现有各类文化旅行社、艺术广告装潢社、画廊、茶园、度假村、休闲林卡等3000余家,演艺市场初步形成,旅游度假村、文化大院、农家乐、藏家乐等发展迅速,旅游的文化含量逐年提高,涌现出如拉萨娘热乡民族风情园等一批龙头文化企业,新编创作出了《幸福在路上》《喜马拉雅》等大批商业性演出剧目,文化市场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记者在唐古拉风演艺中心看到,豪华的藏式装修,高品质的音响效果,独具特色的民族歌舞表演,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和本地群众前来观看。“我们最喜欢的就是西藏这种原汁原味的民族歌舞表演。”一位来自北京的游客说。
“大量现代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电脑灯光音像技术和连锁经营等现代技术手段的广泛运用,使传统的朗玛厅、歌舞厅、网吧等文化经营获得了脱胎换骨的改造,有力促进了产业升级,使文化市场逐步从过去的‘散、小、差’向着高层次、高档次、规模化方向发展。”尼玛次仁说。
青藏铁路开通后,西藏的文化市场更是得到空前的繁荣与发展,同时文化市场发生巨大的变化,并强烈地吸引着区内外文化资本的注入,形成了多渠道、多方位的文化投资格局。
据了解,青藏铁路通车以来,申办文化经营项目的人越来越多,文化产业投资额大大提升,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仅2007年深圳文博会签约投资文化项目资金就达4000多万元,协议资金达1.2亿元。
而在西藏农牧区,看藏语电视节目,读藏文报纸,听藏语广播,早已是这里藏族人民的“家常便饭”。
为丰富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食粮,从2008年起,“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全面铺开,今年国家和自治区财政将投资1300多万元建成660个“农家书屋”。“十一五”期间,计划完成2000个“农家书屋”的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