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淑丽女士展示她的中国结作品 图片源自网络。
位于昆明闹市街的巧丽坊出售各式各样的中国结编织艺术品 图片源自网络
“麒麟呈祥”、“彩蝶比翼”、“鱼跃龙门”、“十二生肖”……台商林淑丽的小店里陈列着各式各样色彩缤纷做工考究的中国结编织艺术品。20年前,她跟随丈夫千里迢迢来到云南昆明,擅长女红的她在祥云街8平米的店铺里卖起了“中国结”。
民间手工艺串起两岸情
“刚来云南是被这块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所吸引,这里有着众多的少数民族。”林淑丽告诉记者,刚开始她从事的是木材加工业,奔走在高黎贡山、横断山脉,往往被那里的原始森林所震撼。“在那里我看到了少数民族民间手工艺的美丽,并对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产生了担忧。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会不会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呢?”这份忧虑始终盘绕在林淑丽心头,年幼时就随母亲学习手工编织技艺的她毅然决然转行,关闭了木材加工厂,在祥云街上开设了“巧丽坊”。
“我从台湾进口原料做起中国结试销,工艺品制作所需的所有材料、工具,均是从台湾运过来,采用中国传统方法完全用手工编制而成,做工精美,造型独特。”林淑丽制作的产品刚一推出就造成抢购风潮,甚至还惊动了上海等各大城市的大盘商,纷纷下单大批订购。“巧丽坊”一炮而红,而“台湾人做的中国结形制既多又漂亮”的名声也顿时响遍整个云南。
“中国结、福字、双鱼等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吉祥美满的象征,送给亲朋好友不但喜气洋溢,也是一种情深意浓的祝福。”林淑丽强调,中国结是中国传统艺术,其蕴含的寓意与智慧反映了中华古老文明的深邃,更表达了自己以及无数台胞对祖国的赤子之情。
中国结织出台商云南情
2000年,林淑丽参加了云南省中国首届民间工艺品交易会,各界强烈的反响让她立下“中国传统薪火传,春城情节赤子情”的志向。“其实那时我已经把自己当成昆明人了,一颗感恩的心让我把昆明当成了自己的家。”
林淑丽开始在昆明广泛开班授徒,传授中国结编织技艺。昆明女子中学春蕾班的孩子们成了她的学生,有的人如今已经大学毕业,走上社会,却把中国结编织技艺当成自己的事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近几年来,林淑丽还为昆明五华区妇联、昆明红十字会爱心家园做了培训,同时,还应邀在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授课,为来华交流的各国学生讲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结,可谓“桃李满云南”。
“我始终认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云南有如此丰富的文化资源,仅仅一个彝族的刺绣就让我们学之不尽,所以我舍不得离开这里,我要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不断的汲取营养,也把我的绵薄之力贡献给它。”
滇台两地共传民族文化
随着滇台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台湾对昆明、对云南的了解也在向纵深发展,8月28日昆明赴台个人游的启动更将便利双方民间交流和往来。
“在台湾,云南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各种传统文化吸引着大家的目光,同时,我们也在为传统工艺技艺的后继无人或少人的现象忧心忡忡。”林淑丽表示,一些有识之士很想在云南为当地百姓举办手工技艺培训班,希望把本土的元素与世界相对接,打开市场,走出云南,让原有的技艺不至失传。“我们希望能改善和提高当地手工艺人的生活水平,并带动更多的年轻人,特别是妇女和部分残疾人能够在家创业、就业。”
为此,林淑丽和一些台湾的朋友已开始着手计划,利用自己的优势,开办一个集娱乐休闲、民间手工技艺展示、传承为一体的生态农庄,目标是给人们一个全新的休闲场所,给孩子们一个充满童趣的乐园。
[责任编辑: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