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盟中央、全国台联10月9日在京举办“纪念张我军先生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中国台湾网 王怡然 摄)
中国台湾网10月9日北京消息 台盟中央、全国台联今(9)日在京举办“纪念张我军先生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林文漪,全国政协常委、台盟中央副主席黄志贤,张我军先生之子、台盟中央涉台政策策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何标出席座谈会。会议由全国台联副会长纪斌主持。座谈会上,由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张我军全集》增订版首次与读者见面。
黄志贤在发言中指出:“我们纪念和缅怀张我军先生,就是要学习以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爱国文化先驱捍卫中华文化的高尚品格,进一步加强两岸同胞的文化交流,增强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在海峡两岸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以张我军先生为代表的台湾新文学倡导者强烈的祖国意识和家园情结,使台湾文学处处渗透着强烈的民族意识,与日本殖民统治的侵吞相抗衡,有力地打破了日本殖民统治者企图在台湾灭绝中华传统文化的险恶用心。”
张我军先生之子何标表示:“父亲一生从事文学创作,但他胸中永远怀着对国家光明前景的憧憬和期盼,也就是台湾的回归和国家的统一富强。百年来,台海两岸历经沧桑,我们一家也几度悲欢离合,在父亲逝世半个多世纪后,两岸进入大开放、大合作、大发展时期。长眠在故土的父亲之灵有知,当会实现‘一亲久别阳光’的宿愿,而含笑酒泉,瞑目安息。”
台海出版社社长马铁,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赵遐秋,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市文艺学会会长、台湾清华大学客座教授张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台港澳文学与文化研究室主任黎湘萍,以及部分在京盟员、台胞、学者、台盟中央和全国台联机关各部门负责同志约60人参加座谈会。(中国台湾网记者 王怡然)
延伸阅读:
张我军(1902年—1955年)台湾著名作家、翻译家,原名张清荣,曾用笔名一郎、废兵、老童生等。是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开拓者,被后人喻为“台湾的胡适”。台湾省台北县板桥市人,祖籍福建省南靖县。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在“五四”精神的召唤下,处于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知识分子紧随祖国新文化运动的步伐,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台湾新文学运动,以张我军为首的新文学倡导者,借鉴大陆新文学经验,与旧文人展开论战,大力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文学。张我军致力于将内地的优秀作品、理论介绍到台湾。
关于台湾文学的定位问题,张我军先生在《请合力抓下这座败草丛中的破旧殿堂》一文中明确阐释了台湾新文学与祖国内地文学之间的血缘关系,他指出:“台湾文学乃中国文学的一支流。本流发生了什么影响、变迁,则支流也自然而然地随之而影响、变迁,这是必然的道理。”这一定位,表明了台湾文学的根脉所系,与学界所说的“台湾文学与祖国大陆文学同根同源,同属于中国文学,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一脉相承,此段表述充分表现了张我军先生不畏日本“皇民化”殖民统治的民族傲骨,体现了台湾同胞爱国爱乡的民族气节。
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林文漪和张我军先生之子、台盟中央涉台政策策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何标观看张我军先生生平事迹画册。(中国台湾网 王怡然 摄)
全国政协常委、台盟中央副主席黄志贤,全国台联副会长纪斌,张我军先生之子、台盟中央涉台政策策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何标,台海出版社社长马铁,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赵遐秋,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市文艺学会会长、台湾清华大学客座教授张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台港澳文学与文化研究室主任黎湘萍出席座谈会。(中国台湾网 王怡然 摄)
[责任编辑:段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