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陈鼓应又回北大了。2012年3月23日晚间,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道家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道家学术讲堂”在北大正式开讲。第一讲由道家学者、最近被北京大学聘任为人文讲席教授的陈鼓应先生担任主讲,讲述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自去年年底以来,北大有三场与陈鼓应有关的重要学术活动:一是汤一介创办的蔡元培讲座、汤用彤学术讲座,于去年年底邀请陈先生担任主讲教授,他分别以《论周敦颐〈太极图说〉的道家学脉关系》、《庄子的心学与性情说》为题发表了精彩演讲;二是经陈鼓应引介,得到台湾辜严倬云女士和北大周其凤校长的支持,北大继开办蔡元培、汤用彤学术讲座之后,又开办了严复学术讲座,陈鼓应先生首先邀请汤一介先生以《启蒙在中国的艰难历程》为题开讲;三便是陈鼓应的一场演讲。作为中国当代新道家的代表人物,陈鼓应的回来,将使得北大乃至中国的道家学术与文化研究更加兴盛。
陈鼓应一生命运多舛,他的学术与生命之花的绽放,是与他坎坷的人生旅途分不开的。陈鼓应1935年出生于福建长汀,幼年曾有过挨日本侵略者飞机轰炸的噩梦般的经历。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在台湾大学读书期间,师从方东美、殷海光,由此奠定了他的人生与学术的基本价值取向。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在北京大学讲授老庄哲学,并受到过邓小平的接见。1997年,陈先生得以重返台大任教,直至退休。退休之后,又被北大返聘。多年来,他奔走台海两岸及中美之间,一直致力于道家学术的研究与道家文化的弘扬,其主要著作《老子注释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易传与道家思想》,其主编的学术集刊《道家文化研究》,以及他提出的“中国哲学道家主干说”,对中国大陆恢复并振兴道家学术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陈鼓应以研究老庄哲学为职志,是与他向往、追求自由的人生态度分不开的。陈鼓应自谓:“在我的人生历程中,自青年时代开始,由尼采的路途进入庄子的领域,此后,尼采的‘冲创意志’、酒神精神和庄子的逍遥意境、齐物情怀,便在我的内心中长期进行异质性的对流。”他认为,在当前全球化的趋势中,庄子的视角主义以及破除自我中心的论点,对于当前东、西方异质文化对话的进行,具有宝贵的时代意义。陈鼓应在探索异质文明的对话过程中,不仅找到了德国哲学家尼采与老庄的会通,而且找到了英国哲学家罗素与老庄的会通。他在最近的演讲中,多次征引罗素《变动世界的新希望》一书中的论断,以说明近世的西方学者也看到了问题之所在,并与老庄思想有暗合之处。陈鼓应认为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罗素说了如下这些富有现代意义的话:“现在我们对于自然的态度,有以骄横代替顺从的危险,这将导致更大的灾难。”他认为这与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是相通的。
虽然研究的是道家,但陈鼓应一开口便会不经意地用古韵吟诵起儒家经典《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与陈鼓应以往强调道家与儒家的差异以至有时难免有点扬道抑儒有所不同,看来,陈鼓应确实是在努力寻求不同文明——包括道家与儒家、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会通。
[责任编辑:段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