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初一,行天宫里祈福的女孩。
在台湾,要问过年哪里人最多,去行天宫、龙山寺、保安宫等寺庙看看就明白了。
龙年初一,台北阴雨连绵。但我来到台北行天宫,发现这里依旧人潮涌动,前来上香的人络绎不绝。
“到庙里拜拜”,祈求一年平安好运,是岛内民众必备的过年节目,拜庙文化已经渗入岛内民众生活深处。
好多虔诚的老年人,小年夜下午就开始到庙里去礼拜神明,跟家人一起吃过年夜饭,还会再次回去排队“抢头香”。一些初一也要加班不能休息的民众,如出租车司机,也会趁不同客人搭乘的间隙到庙里去进一炷香。这种祈福的风俗不分贤愚贵贱,即使岛内领导人如马英九、吴敦义,春节几天的跑庙行程也安排得满满的,他们不但要为个人和家庭的平安康乐祈祷,更要为全台湾祈福——要让民众知道,他们投下的选票是正确的。
春节各庙的重头戏是“抢头香”。相传大年初一第一个将香插在庙里的香炉,可为自己一整年都带来好运。要想在涌动的人潮中脱颖而出可不是件容易事。有经验者要么是早早就来按部就班排队守候,要么就是全家出动搞人海战术。提前躲在大殿里面作弊以确保头名的“头香哥”、为了抢夺位置奔跑中竟然冲撞倒150公斤香炉的“香炉哥”,都曾是岛内媒体的宠儿和民众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除了头香,摆供果、添香火、捐善款、点光明灯、安太岁、掷筊、抽签等等仪式,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近年来这种颇具道家特色的宗教仪式,越来越迎合民众的博彩心态和岛内的娱乐风气,变得世俗化了。今年新竹县池和宫和嘉义港口宫都举办“掷筊送轿车”活动,其中新竹13岁的中学生徐蓉薇连续掷出11个“圣筊”,赢得一辆价值85万元新台币的休旅车。
寺庙文化的发达也带动了岛内慈善事业的发展,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慈济基金会。而寺庙的慈善力量,其实还是根植于民众的信奉乐捐,尤其是在春节期间,因为民众捐献的善款数额巨大,台湾的很多大庙都要请银行的专车来帮助押运。这些善款大部分是用来扶危济困,帮助弱势者的。同时对民众捐出的每一份善款,庙方都要开出收据,账目分明,以便查核。
民间的寺庙与慈善的结合,融合着信仰、传统、民俗与文化的传承,已成为台湾社会的“稳定器”,发挥着化解社会矛盾,缩小贫富差距,让人乐善好施的功能。(本报记者 任成琦文/图)
[责任编辑:郭庆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