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籍全国人大代表廖海鹰(中国台湾网 李丹 摄)
中国台湾网3月9日北京讯(记者 李丹)“我要去北京,我想要一双胶鞋。”一个台湾少数民族小女孩的心愿至今仍在台籍代表廖海鹰的心里回荡。廖海鹰今天(9日)接受本网记者专访时说,这是让他记忆最深的一件事——因为一双胶鞋,小女孩想来北京。
“想要一双胶鞋的小女孩”让廖海鹰代表认识到大陆对台工作是一项细微而又艰巨的任务。他表示,怎样在“精准”层面做到精致、细微、明确的关心台湾同胞,特别是台湾少数民族群体,是代表们值得深思的问题,两岸之间的交流数量有了,那么重点就在于怎么提高“质”。
廖海鹰曾参加两次全国台联组织的“温暖台湾少数民族部落”活动,他觉得这是参加过的最有价值、最有交流成效的两岸交流活动。“台联温暖部落的两次活动体现了‘精准’理念,是两岸对接交流的范例。”他告诉记者,比起大陆山区,台湾少数民族的精神面貌、整体生活状态在感官上要好一些,但真正的生活质量较差。
“两岸举办的交流活动,并不一定都要‘高大上’,而是要从更深层面去帮助和解决两岸同胞的民生问题。”廖海鹰说,以往的交流活动都太匆忙,走马观花的景点游不如真切的扶贫帮贫献爱心,要从精神层面跟他们真正的交心、交流。
廖海鹰认为,当前两岸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一个细节问题。以“赴台游”为例,大陆游客赴台游“量”可观,“质”不够,今后要精心、精准的规划线路,打造能够亲近台湾同胞的“自由行”交流活动,让台湾老百姓既能在经济上获得实惠,也能感受到“两岸一家亲”的真情实意,在心灵上得到满足。(完)
[责任编辑:李瑞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