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地方  >   文化交流与合作

“凌波仙子”走两岸

2016年01月20日 09:36:46  来源:东南网
字号:    

周芷如在进行水仙花雕艺教学。(资料图片)

  东南网1月2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张辉 通讯员 郑智敏)17日,一场水仙花雕刻技艺交流会在厦门不辍旧物馆举行。25个文艺青年拿起刻刀,跟着台湾同胞周芷如学习水仙花雕艺。周芷如是台南市文化协会秘书长。一年前,她作为厦门市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来到沙坡尾社区,参与闽台传统文化推广。在她看来,水仙花文化是闽台情感交流的重要纽带之一。元旦以来,她已在多个宫庙、社区、博物馆举办交流会。

  2006年,漳州市水仙花协会首次赴台交流。此后,漳台水仙花业者互动从无到有,日益密切。10年间,两地水仙花球贸易量从每年20多万粒,攀升至300多万粒。

  昨日花香

  张意强是漳州市水仙花协会的雕刻师。2006年春节,他第一次带着自己的作品赴台参展。“第一天就有约10万人来观摩,各个宫庙都把它作为供奉用的神花,不少人家也习惯春节期间在家里摆上几盆。”在台南延平郡王祠,张意强见识到了台湾民众对水仙花的热情。

  台湾的水仙花文化源自漳台互动。《龙溪县志》记载称:“台湾水仙头,其实,非台地产也,皆海舶自漳州及苏州转售者,苏州种不及漳州肥大。”一方面,台湾移民大多来自闽南地区,先民们延续了家乡将水仙花作为新春清供的传统;另一方面,则源自清朝年间两地频繁的商贾往来。 “当时,从漳州来的商家,流行在买办年货时送水仙花头。”周芷如说,久而久之,岛内便形成了雕刻水仙花头、水养水仙花,元宵时在庙前举办水仙花会的习俗。

  在周芷如看来,养水仙不仅体现着台湾民众的生活雅趣,也是社交联谊的纽带。“过完尾牙,姑娘们便在家中雕刻水仙,等到元宵时出门赏灯品花,此时是托亲说媒的好时候,谁家的水仙养得好,说明这家姑娘够贤惠。”她说。

  直到1949年,随着两岸中断往来,台湾断了货源,水仙花文化才逐渐式微,雕刻技艺几近失传。“一直以来,台湾的水仙花都要从漳州进口,因为水仙花球种植工序繁杂,前后要历时3年,才能种出可供雕刻的花球,成本太高,台湾没有人愿意种植。”张意强说。

  重新绽放

  让水仙花重新香飘两岸,成为漳台民众共同的期许。

  2006年,当漳州水仙花协会提出赴台办展时,周芷如所在的台南市文化协会当即表示将鼎力配合。这年2月,漳州市水仙花协会会长张文江率7位水仙花雕刻师首次跨越海峡,在台南市延平郡王祠、武庙、天后宫,举办“漳州台湾水仙花技艺展”。现场,他们不仅展出了500多件千姿百态的水仙花雕刻作品,还提供花头,指导民众雕刻与水养的要领。

  “‘三阳开泰’‘十二生肖’‘团团圆圆’……一个水仙花球竟然可以千变万化。”周芷如说,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自己“陷进去了”。之后的10年,张文江每年都会带队赴台办展、开培训班。而周芷如是最忠实的学徒。去年,包括她在内的6名台湾水仙花雕刻爱好者,通过了漳州市水仙花协会的资格认定,成为专业雕刻师。

  周芷如等人成为岛内普及水仙花文化的重要力量。“我们主要深入社区进行推广。”周芷如说,每年春节前,她的团队都要到漳州里、海澄里、学甲等漳州先民聚集的社区,现场教学。其目的就是为了唤起台湾民众对先民文化的关注。十年如一日,她培养了二三十个水仙花“发烧友”。此外,为了扩大影响力,台南文化协会还在春节期间,到台湾各地的酒店、百货公司、博物馆开办花展。这个过程中,他们对闽台渊源有了进一步认知。

  从台湾赴漳州拜师学艺者,也大有人在。“10年前,台湾的水仙花爱好者便开始组团过来,参观圆山脚下的6000亩水仙花田,围坐在一起学习雕工。”张文江表示,岛内已经涌现出了不少水仙花民间团体。

  文化互动带来了贸易增长。10年前,每年从漳州销售往台湾的水仙花球不过20来万粒,而今这个数字已经突破300万粒。

[责任编辑:李瑞艳]

相关内容

地方台办主任活动报道汇集

地方通讯员园地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