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展上,刘蓉莺(左二)向来宾介绍画作。台联摄
12月11日到15日,台湾水墨花鸟画家刘蓉莺以“回家”为主题的60幅作品在山东青岛美术馆展出。题为“回家”,因为青岛是刘蓉莺已故父亲的家乡,老人家自1949年到台湾,再没能回过老家,此行,刘蓉莺圆了父亲一个多年的梦。
两岸因战乱而分隔的历史大背景中,刘蓉莺父亲的故事或许很平常。但听当事人亲口道来时,听者很难不被那份沉甸甸的情感打动。
刘蓉莺介绍,她的父亲刘宝宗先生1949年随军赴台,离开家乡山东省平度县(现为县级市),辗转从澎湖到台南市落脚。刘宝宗在大陆时已娶妻,生有一子一女。1955年经介绍,与台南望族陈美育女士结婚,年底即喜获长女蓉莺,接着几年又生弟弟复国和建国。
刘蓉莺说,父亲离乡背井,眼看返家无望,在孩子们长大后,常提及家乡事和对岸的妻儿。她因而得知,祖父刘省三是披甲营村村长,家里经营酒厂生意。
两岸相隔40年后,父亲友人从美国捎来信件,告知祖父母早在“文革”期间已过世,刘蓉莺在大陆的兄长刘学周及姐姐刘春英,也都已成家。迫于时空背景的无奈,大娘也已经改嫁。
“每逢过年、中秋,父亲都在院子或阳台摆上桌案,上置柚子、月饼、三炷香,朝北遥祭祖父母。”刘蓉莺说。
台湾1979年开放探亲,但刘宝宗想着老家的前妻已另有家庭,返乡恐怕造成无谓的困扰,犹豫再三,未曾回去。2001年,刘宝宗带着未能见到大陆一双子女的遗憾,撒手归西。
刘蓉莺说,父亲很善于教育,自己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及设计研究所,如今是台湾知名画家,而台湾的弟弟刘复国年轻时公费留学英国,现在是政治大学社科院教授。
2012年,刘蓉莺随台湾绘画团体到北京参加由全国台联主办的画展。当时全国台联阎昆处长得知蓉莺是山东人,问起是否曾返乡,蓉莺随口回答,父亲曾谈过住青岛的大哥名为“学周”,心想茫茫人海觅得行踪不易,并未寄予厚望。
“不料隔年某日突然接到阎昆处长的来电,兴奋地说找到兄长学周了!”刘蓉莺取得电话号码后,随即与青岛大哥通了电话寒暄,“意外之余真是欣喜,终于有机会替父亲一偿宿愿。”
2015年4月清明节期间,刘蓉莺有行程从北京转上海,途中顺道参访潍坊。临行搭动车前,阎昆来饭店说,潍坊距平度很近,不妨回去见见大哥,刘蓉莺于是请潍坊一群年轻人协助联络大哥。结果,大家制造了一个惊喜,在事先没有被告知的情况下,她在艺术中心“巧遇”了久候的大哥刘学周。
“看到大哥长得很像先父,心情很激动,虽然从没见过面,却彼此无话不谈。”刘蓉莺当时就允诺,要尽速返青岛办个展。
在全国台联和青岛台联的协助下,“两岸一家亲——海峡两岸画家作品联展”在青岛美术馆开幕,除了刘蓉莺以“回家”为主题的60幅佳作,还展出了青岛市5名知名画家的40幅作品。
刘蓉莺说,两岸本是一家,希望两岸间再也不要因人为的错误,而造成骨肉离散、有家难回的悲剧。(闵喆)
[责任编辑:李瑞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