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那么相似,却又是那么不同。”曾有人告诉我,若你真要了解一个人,那就一起去旅行吧!这次,我跟着一群大陆学生和台湾学生,也一起踏上了旅途。
中国大陆幅员辽阔,小伙伴们来自各个省份。有些人直爽活泼,有些人温文儒雅,有些人热情可爱。其中,有个大陆女生叫珊珊,初次见面时,觉得这个女孩外型瘦削,说话的声调也只是淡淡的,面部的表情也是精简到不行,基本上是一种表情,实属高冷型。
因为这次的行程范围需要横跨三个省份,我们乘车的时间都以至少三小时起跳,每每当我睡醒,抬起头总看见她一个人默默学习的样子。
原本,对于她的印象,也仅只于此,而在旅程当中,我与她的对话甚少,往往都只是她拿东西请大家吃,交谈的次数屈指可数。直到八月八号那天,我们驱车前往北京,当时我也没多想,只是想找个安静舒适的位置坐下,好好地闭目养神。恰巧坐在我旁边的是珊珊。一开始,客气的攀谈了几句。然而,我没想到的是,就这样聊了四个多小时,从各自的学校到生活,最后到彼此的价值观的交换。
直到这时,我才发现珊珊并非属于高冷型,只是戴着牙套,嘴巴经常溃烂所以不太说话。常说“别以貌取人”,当我们不了解,很容易对另一个人妄下评论,因着她的外表和行为。然而,她内在丰富的内容,却是我们所不知的。
我与珊珊的故事,并非只有这小小的一隅。在北京师范大学活动时,我们随着大队往食堂迈进,我们一群台湾学生约六个人,因为贪图路边风景,而停下脚步捕捉,一回神,大队早已不见踪影。
其实在那之前,老师就向我们提醒,赶紧跟上,以免迷路了。果不其然,我们迷路了!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园规模,可是比我们学校大上几倍,要找也不是简单的事。
于是乎,我们在校园里徘徊了将近半小时。最后,我灵光一闪,记得珊珊随时都把网络开着,于是我们就展开搭讪蹭网络计划。庆幸的是,第一位路人很大方的就为我们开了热点。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珊珊!问了珊珊到底在哪里用餐,她马上回复在京师大厦。
一行人就这样回到了队伍。但却不见珊珊人影,过了约莫二十分钟,珊珊气喘吁吁地跟另一位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一同来找我,问我们是怎么回来的。原来,她拉了人出去找我们去了。
当时,一阵暖流流过心头。对于二十岁的我们来说,迷路真不是件大事。换成是我,我会告诉他们地点位置,但那份客气可能也仅此而已,要真的移驾动身出去找人,那可就不一定了。但珊珊她热情温暖,对于朋友的事她总是很上心,也有可能是因为她经常面无表情的样子,因此这样温暖的行为,让人觉得更加炙热。
在结营式那天,中国文化院院长许嘉璐先生提到了要我们保持真情。在二十几岁的我们身上,真情是我们唯一有的财产,但在社会的现实洗涤下,几年过后,真情反倒成为最珍贵的事物。我们在成长,人生许多事我们都还未经历,所以我们纯真,假以时日,我也希望真诚是我为人处事的准则。以诚待友,此情才能长久不灭。
大陆知名作家梁晓声曾说:“友情是从人心通向人心的虹桥。”感谢这次的长城文化之旅(长城之旅第三届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这座虹桥已然搭起。(文章来源:台湾《旺报》,作者:陈琇嬿/新竹教育大学学生)
[责任编辑: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