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地方  >   文化交流与合作

抢孤:守住民俗里的根脉情谊

2015年08月29日 13:40:58  来源:福建日报
字号:    

  在抢孤活动中,参赛的勇士们以叠罗汉的方式,沿着孤棚柱奋力往上爬,夺取顺风旗和奖品。

  老民俗焕发新活力

  21日,龙海市隆教乡大社村的朱氏宗祠里香火缭绕,案桌上放着一封邀请函,面对来自宝岛台湾的这份盛情,闽南抢孤习俗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朱银枝陷入了沉思,他一边看一边思考如何落笔回信。

  “抢孤是两岸共有的民俗,这是宜兰朋友寄来的邀请函,希望我们过去参加他们的‘头城抢孤’活动,大家正商量啥时候动身呐。”朱银枝对记者说。

  四年一次的大社村传统民俗抢孤,是闽南一带最具乡土特色的民俗祭典活动之一,它起源于明朝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至今已有630多年历史。内容包括朱王爷巡安、王船出港、抢孤等系列活动,其中的重头戏就是抢孤活动。2010年11月,“闽南抢孤习俗”入选漳州市市级“非遗”名录,目前正在积极申报省级“非遗”。

  朱氏宗祠前,是一片开阔平整的大埕,守望着村舍和肥沃的稻田。朱银枝说,这里是举办抢孤的场所。作为亲历者,对于最近两次的抢孤,朱银枝仍记忆犹新,仿佛那喧闹鼎沸的场景就在眼前——

  在人声鼎沸的大埕上,6根12米长的杉木柱高高竖起,下端埋入土里1米深,柱子呈2-2-2型排列,视为孤棚柱;柱子顶端用厚木板连接铺成一个24平方米的平台,约有5层楼高,称作孤棚顶。孤棚顶上,自是另一番胜景:祭品除三牲或五牲外,还要加上各类海鲜、各种斋菜、时令水果、糖果馔盒、饭羹茶酒等等,琳琅满目,堆满了整个平台,足有1米多高,另外还有少则几千、多则上万元的红包奖金,这些都是本村及周边民众奉敬朱王爷的贡品。

  搭建完毕后,高高的孤棚一枝独秀、兀傲矗立。待到午夜十二点,主持人一声令下,抢孤活动正式开始。报名参赛的勇士们,通过徒手攀爬、“叠罗汉”等方式,顺着孤棚柱徒手攀爬到孤棚顶,取得奖金、祭品与顺风旗,过程惊险刺激。首先夺得顺风旗者为优胜,活动结束。优胜者获得奖品和奖金,菜饭则丢给棚下的民众,大人吃了保平安,小孩吃了不生病,喂养家禽家畜则可保六畜兴旺。

  “举办抢孤最开始是悼念先祖、超度亡灵,并传承先民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朱银枝说,经过数百年演变,今天的抢孤活动已经焕发了新的活力,活动既能够攀孤会友、和宗睦族,也可以强身健体,丰富乡村的文化生活,并传承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乡土文化与民俗艺术,称得上是闽台一项独特的民俗体育活动。

  “抢孤缘”牵起两岸情

  朱国明是“搭孤棚”技艺的传承人,田间劳作之余,他还得守护好祠堂里的杉木柱,确保它们不被虫蛀。“等我们搭起孤棚,办起抢孤活动,也会邀请台湾朋友来参赛。”他说,这叫“抢孤缘”。

  “抢孤缘”牵起两岸情。在台湾宜兰县、屏东县,也有相传200多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抢孤活动,而且宜兰“头城抢孤”、屏东“恒春抢孤”已经成长为全台知名的民俗文化观光品牌,每每举行都会吸引八方来客,盛况空前。

  据宜兰县兰阳博物馆研究员林正芳介绍,早期大批闽南先民渡海到台湾,也带去了家乡的风俗民情,其中抢孤就是由最早开垦宜兰的吴沙公所传入,意在普度孤魂、消灾解厄。“头城抢孤”跟龙海大社村的抢孤民俗一脉相承,不仅仪式内容基本相同,就连搭建孤棚时的诸多禁忌都一样,比如上下主坛的人员必须吃素斋戒,戴孝者和坐月子的妇女不得接近等。林正芳认为,台湾的抢孤习俗源自龙海市隆教乡。

  近年来,以抢孤民俗为纽带,两岸民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2011年12月11日,“首届海峡两岸抢孤文化节”在大社村举行。闽南抢孤习俗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朱康松回忆道,台湾宜兰县、屏东县的参访团足有60余人。他们不仅带来了舞狮队、电音三太子表演队,让现场氛围High翻天,而且台湾方面还挑选6名队员参赛,以叠罗汉的方式为活动助威,两岸同胞欢聚竞技其乐融融。

  “乡亲越走越亲啊!”朱银枝说,他曾多次率团参加“头城抢孤”“恒春抢孤”,向台湾民众展示了发源地原汁原味的抢孤民俗,受到热烈欢迎。今年,该协会与宜兰的协会签订交流协议书,就抢孤民俗文化的研究、传承加强合作。

  朱银枝说,许多台湾民众想捐钱捐物,资助当地建一座“龙宜抢孤纪念馆”,为的就是让两岸民众记住乡愁,守住民俗里的根脉情谊……(刘深魁 文/图)

  记者手记>>>

  为古民俗注入新活力

  著名作家冯骥才说,当文化记忆和文化标志一起消失的时候,当我们的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身首异处之时,我们甚至会在跨入现代化社会的同时,也退回到蛮荒的史前时代。冯骥才的焦虑,也表达了人们普遍的忧虑。在当前社会快速变迁的过程中,如何保护古老民俗技艺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龙海市采访时,记者惊喜地发现,抢孤这项古老民俗,并没有因为农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走向式微,反而是在生存与发展之间巧妙地找到了一个平衡点。一方面,以抢孤为纽带,龙海当地与台湾密切交流,以观摩、展览、比赛等形式紧密联系合作,实现了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另一方面,借鉴台湾的创意,学习“头城抢孤”、“恒春抢孤”等台湾节日民俗文化旅游品牌的好经验,因地制宜地举办“海峡两岸抢孤文化节”,与此同时又不忘坚守传统,比如保留全手工搭建孤棚的古早方法(台湾现在是用机械搭建)等,做到了根植传统与吸纳创新并举,从而为古民俗注入了新活力。(刘深魁)

[责任编辑:段雯婷]

地方台办主任活动报道汇集

地方通讯员园地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