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地方  >   文化交流与合作

两岸聚焦:简体字图书在台湾走红

2015年08月21日 15:29:0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诚品书店简体字馆。  本报记者 吴亚明摄

  书香吸引台湾读者。  本报记者 吴亚明摄

  曾几何时,台湾人对大陆使用简体字还颇有微词,现如今,许多台湾人有意识地认识简体字,有台湾高校甚至开设简体字课程,而大陆原版的简体字书籍,也越来越受岛内读者欢迎,创造了不一样的“台湾奇迹”。简体字风行台湾,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最主要的恐怕还是像台湾媒体所说的,是因为大陆综合实力不断上升。

  不懂简体字,就落伍啦!

  如今在台湾的城乡,随处都可见到简体字,不过眼前这稀松平常的事情,在以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可是一种“天下之大不韪”。

  在政治禁锢的年代,字体繁简在台湾是涉及意识形态、事关中华文化道统的大事情。不消说简体字不能用,连文字横排都是禁忌。这里有个故事:1953年6月30日,时任台湾“考试院”副院长的罗家伦,受聘为“教育部”简体字研究委员,负责简化部首的工作,他公开提倡中文字体简化,当时大陆也正全力推动中文简体化,因此,罗家伦的主张,立刻引起轩然大波,“立法院”106位“立委”以“毁灭中国文字及国家命脉”为由,对他展开强烈批判。罗家伦立即发表文章《简体字之提倡甚为必要》予以反击,强调简化中文字体是简化学习工具,也是加速进步,扩大知识平均分配的关键。无奈反对的力量实在太大,结果自然以失败而告终。

  形势比人强。政治的解禁,社会的变迁,两岸的交融,使得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开始接受简体字,认识简体字,并且从简体字里面获得越来越多的资讯、知识和机会。“不懂简体字,就落伍啦!”台湾的大学生如是说,台湾的大学校园也鼓动起认识简体字的风潮。有高校举办简体字辨识比赛,有高校开设起了简体字课程。台北大学的学生说,他们在上课时已使用大陆出版的简体字书籍,学校虽然没有教简体字,但大家会通过网络等各种途径自学简体字。在政治大学东亚所、台湾大学国发所,研究生看的简体参考书甚至比繁体参考书还多。

  与此同时,在书写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简体字,甚至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也用简体字给同僚写信。著名作家余光中认为,“这是一种生活习惯使然”。他说,以“台湾”两字来说,在台湾的所有人书写时几乎没有用真正的“台”的繁体字,都是用简体。

  “从文字的交流开始,打开更为积极、正向的交流,简、繁体字可能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最大公约数。”说起汉字的繁简互通,台湾著名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张大春先生这样表示。他说,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两岸使用的是简、繁两种不同的字体,当两岸交流深入到更为丰富、复杂的层面时,文字、词语会凸显其根本性和基础性。简、繁体字互通并不是要大家完全按照同一个标准写字,而是希望通过两岸的教育机构组织持续而活泼的互动,让第一线的老师、学生、教育设计者在这个问题上沟通,通过教材和教程彼此熟悉和了解。

  不卖简体书,就亏大啦!

  “你不要讶异哦,现在台湾的初中生开始看简体书了,做简体书是台湾未来的一个趋势。”台北天龙书局老板沈荣裕说,“不卖简体书,就亏大啦!”

  台北的重庆南路一段,是全台最著名的书店一条街,最繁盛时这里曾经有上百家书店,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如今只有十几家书店还在苦撑危局。看好简体书的台湾市场,10年前,天龙书局开始转型专售大陆简体字书籍。自从做简体书以来,天龙书局不仅没有亏损,而且大有盈利,目前店面已扩大至3间。10年来,天龙书局引进了大陆简体图书1398批次,共计312.2936万册。沈荣裕说,现在一年去大陆30多次,除了选书,就是找寻各种机会。如今天龙书局每周新书到货上百箱,每天都有新书上架,就是要让读者不觉得“吃剩菜”。目前简体书在台湾上市只与大陆存在一两个礼拜的时差。

  沈荣裕认为,目前大陆简体中文图书在开本、封面设计、纸张挑选、文章品质、出版选题等方面都有十足进步,出版数量和速度也不是台湾可比拟。他表示,随着两岸往来日渐频繁,相信台湾读者接触简体图书将持续增长。

  简体书生意在台湾越来越红火,价格便宜是一个因素,内容精彩更重要,至于字体差异所造成的阅读障碍,几个小时就能克服。作家黄锦树说,中文系的教科书、参考书几乎都由大陆进口,因为现在“中文领域最好的学术研究都在大陆”,所以简体字书非看不可。台湾的联经出版公司发行人林载爵认为,大陆出版市场可以在两个层面补足台湾的缺乏,他说,“大陆在翻译西方经典和现代思潮的书籍上着力很深,相较之下台湾出版社比较少做世界经典翻译;另外还有中国古籍和历史丛书的出版。大陆出版品可以补足这两个阅读区块。”

  看中简体书在台湾的市场,近来有不少业者参与其中。不久前,台湾诚品书店信义店以“阅读不设限”为主题,正式设立简体书区,销售社科、文学、艺术等各类简体图书。台湾丽文文化近来也与大陆安徽新华图书集团合作,成立在线的“来买书城”服务台湾简体书读者。有别于过去网络跨海购书至少要等1个月以上,“来买书城”以快速到货为招牌,3至5天就能拿到书。

  两岸出版人,要加油啦!

  8月14日,京版图书宝岛巡回展在台北启动,这是北京出版集团首次在台北、台中、高雄三地举办图书巡展活动,也是京台两地出版界的一件盛事。名为“品读北京”的这次图书巡展,北京出版集团为台湾读者带来了精心挑选的800余种、4000余册优秀图书,其中不乏闻名于华语文坛多年的佳作和反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北京文化艺术特色的图书,如《京剧汇编》《北京古籍丛书》《梅兰芳画册》《大家小书》《燕山夜话》《四世同堂》《穆斯林的葬礼》《平凡的世界》《额尔古纳河右岸》等等。

  巡展期间,北京出版集团还举办了32场各式文化交流活动,以“华文阅读推广与出版产业形态创新”为主题的高端出版论坛,邀请两地出版界重量级人士,从宏观层面与业务层面探讨新媒体时代两岸出版的新视野。北京出版集团董事长乔玢表示,希望借此机会,以图书为媒介,以文化为纽带,与台湾出版界同仁互相交流,携手努力,共同促进中华文化与华文出版业的发展与繁荣。台湾出版商业同业工会联合会理事长杨克齐表示,相信这场“阅读嘉年华”将带给广大台湾民众独特的精神享受和阅读体验,也将推动京台出版交流合作再上新台阶。

  两岸出版交流至今已经走过27个年头。1988年上海举办书展,当时台湾当局仍然奉行“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为能参展,台湾出版事业协会理事长陈恩泉先生让在香港开书店的朋友,将店中门市和内库所有台湾出版的图书,倾箱倒箧运抵上海,而他和他的同行则是绕了一个大圈子,才从日本转到大陆,从此开启了两岸出版交流的大门。从1989年开始,台湾方面开始参加“两岸合作出版洽谈会”,1993年北京首次举办“台湾图书展览”,1994年台北首次举办“大陆图书展览”,2002年“闽台书城”获得大陆新闻出版总署的批准正式营业,开启两岸出版业项目合作先河,2005年,首次“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在厦门举办。

  “希望两岸出版交流能够迈向统合之路!”陈恩泉先生说。一路走来,始终如一。回首前尘,展望将来,陈先生表示,两岸可利用文化资源开拓华文共同市场,优势互补,探索两岸出版合作的新路径。面对数字化出版浪潮的挑战与机遇,杨克齐则表示,“两岸出版人,要加油啦!”


  《 人民日报 》( 2015年08月20日 20 版)

[责任编辑:段雯婷]

地方台办主任活动报道汇集

地方通讯员园地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