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地方  >   文化交流与合作

陆生:我们这边、你们那边 两岸青年可站在同一边

2015年06月17日 08:18:35  来源:中新网
字号:    

陆生:我们这边、你们那边两岸青年可站在同一边

台大同学与北大同学一同在北大西门合影。(洪鑫诚提供)

两岸学生在胡同里喝酸梅汤。(洪鑫诚提供)

  中新网6月15日电 在台湾大学读书的大陆学生洪鑫诚曾和他的台湾同学们一起到北京大学交流。到达北京后,洪鑫诚注意到,两岸学生交谈时常用“我们这边”和“你们那边”这样的短语,只不过这一次,身为台大的学生,洪鑫诚被归到了“那边”。

  也正是这样特殊的位置,洪鑫诚得以从横跨两边的视角观察这次交流行程,并记述成文,以《两岸青年人可以站在同一边》为题,发表在15日的台湾《旺报》。

  文章摘编如下:

  两周之前,站在我身边的这些台大系友们,大多还在空中构建对于北京的想象,他们中的大多数并未到过“彼岸”。最早迎接他们的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恢弘的T3航站楼。

  “也太大了吧!”一行人簇拥着,张望着,向出口走去,在接机的游览车到站之前,一副副口罩悄然爬上了大家的脸面。

  陌生,是我在这个团里最先察觉的情感属性。“预想的北京”和“真实的北京”之间的落差,正要被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和脚掌丈量。

  当晚,作为全团唯一的陆生,我顺理成章地做起了“地陪”。即便我的家乡与北京的距离并不比他们更加亲近,然而我总还是会被当成这片土地的主人,当他们在问句的开头使用“你们这边”的时候。

  我带他们走进了饭店隔壁的一家“沙县小吃”,彼时当下,我就像把这些彼岸的同龄人带入了我的童年一般。“沙县小吃是什么?”我想,“沙县小吃在北京”算得上是一个“嘉义鸡肉饭在台北”的概念吧。

  我说:“我们那边有很多,后来开遍全国。”舍友点了一份煲仔饭,吃得津津有味,却和正宗的“沙县小吃”没有一点关系。我替他可惜着,一边往嘴里送了一口拌面,面条粗了点,没有我家门口的那摊做得入味。

  第二天,我们中的大半便都摘掉了口罩。阳光大方地洒在大家的脸上,天是蓝的。北大国关学院举办的欢迎会暨始业式是轻松而细致的,“台湾大学—北京大学校园菁英计划”的横幅是学院四下唯一可见的正体字。

  在自由座谈中,我又听到了“我们这边”和“你们那边”这样的短语,只不过这一次,身为台大的学生,我被归到了“那边”。这种“以假乱真”的戏码,这些年重演过多次,我已有些疲于应对了。

  窗外的老建筑,在这样风和日丽的天气下,浑然天成地营造出一种鸟语花香的意境来,想必和我一样在众人的口若悬河里,分出一半个心去“游山玩水”的大有人在吧!

  就在这样的北大里,阳光一次次地让人睁不开眼。被期待成为“菁英”的两校学生从认识到相知,直到有些措手不及的别离。

  在两岸来回穿梭已久的我,都不免觉得一切太快了一点,确实,以不到两周的时间来说,这个“北大访问团”的“访问”行程太多,“北大”因素太少。欢送晚宴上,北大学伴们也不禁抱怨:“我们都没太多机会陪你们。”然而,十多天的记忆中,最令大家难忘的片段,却始终很难离开北大。

[责任编辑:陈宁]

相关内容

地方台办主任活动报道汇集

地方通讯员园地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