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发绣吸引了台胞驻足观看 李佳赟 摄
台湾媒体人浙江温州采风感受瓯越非遗文化 李佳赟 摄
台湾媒体人浙江温州采风感受瓯越非遗文化 李佳赟 摄
灯盏糕、瓯塑、瓯绣、细纹刻纸、黄杨木雕……这些散落于浙江温州民间众多的“宝藏”,承载着瓯越土地千年记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1日,在“两岸新媒体发展论坛暨两美温州”采风活动期间,20多位台湾媒体人走进了浙江温州非遗馆,近距离感受了穿越千年的瓯越文化。
作为东瓯名镇的温州,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无论是被誉为“活化石”的永嘉昆剧、泰顺廊桥营造技艺、瑞安木活字印刷技术,还是美轮美奂的乐清细纹刻纸、温州发绣、温州米塑等,无不透出一个“绝”,艺“绝”人“绝”。据了解,温州“非遗”家族阵容堪称庞大,目前进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就有336个,其中永嘉昆剧、温州鼓词、乐清黄杨木雕等“国遗”项目17个,苍南夹缬、拦街福等“省遗”项目43个。
21日,来自宝岛台湾的20多位资深媒体人走进了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近距离领略了千年瓯越文化。在非遗馆百工一条街,台胞们观看了不少在街头已然绝迹的手艺,尤其是温州发绣,吸引了诸多人驻足欣赏。
发绣,是指将人的头发穿在针上,如同刺绣,在布上绣图案。用一根根发丝就能绣出画面,乍一听有些不可思议,直到看到了“现场版直播”。只见绣娘手拈绣花针,以发丝为线,在绢布上穿梭,手指翻飞间,一只脱壳而出的金蝉轮廓愈加清晰,让人不禁感慨,原来人类的三千烦恼丝,剪下来,竟可摇身一变成为艺术品。
据了解,温州发绣是江浙地区汉族特有的传统工艺品种之一,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这些发绣作品一般要制作三个月以上,制作完成后能保存上千年。亲眼目睹了这一“化腐朽为神奇”的场景,不少台湾同胞不由得赞道:“太震撼了!”
除了发绣,沿着百工街走下去,木雕、米塑、瓯绣……不少非遗绝活让人大开眼界,其中也不乏在街头已然绝迹的手艺,如吹糖人,只见老先生用一点点糖稀,吹吹捣捣,捏啊捏啊,几分钟时间便能做出一匹活灵活现的小马;而温州米塑以揉、捏、掐、刻等多种手法,制成各种人物、走兽、花鸟等民俗工艺,成品后涂上麻油,一个个色彩鲜艳、栩栩如生。
这些湮没在市井生活已久的手艺活唤起了台湾同胞的浓浓乡愁。温州与台湾地缘最近、人缘最亲、商缘最厚、文缘最深,这趟“非遗”之旅让来自台湾的媒体人黄树德印象深刻。
台湾时报周刊社长黄树德告诉记者,台北市也有一条温州街,他会经常去逛,可当真的有一天来到了温州,他却发现这里跟想象中的不太一样:“以前关于温州的印象就是比较富庶,转了一天后我感觉这里不仅是富庶,文化底蕴也非常深厚,非遗馆里面展出的发绣和首饰龙灯真的挺让人震撼的,这次可以说是看到了温州的另一面。”
黄树德表示,以后自己会经常过来走走看看,时常感受下文化的魅力,“毕竟台北直飞温州只要50多分钟,可以说是距离最近的大陆城市,以后来往还是非常便捷的。”
[责任编辑: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