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地方  >   文化交流与合作

穿越两岸四地的年味

2015年02月17日 10:16:19  来源:新华网
字号:    

   新华网北京2月16日电 中国文化里,百节年为首。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从大陆到台湾、从香港到澳门,各地的年味一天比一天浓。

   买年货、贴春联、放爆竹、返乡团圆……为了这个延续数千年的共同节日,两岸四地同胞正一起忙碌,一起欢笑,一起奔向团圆的幸福日子。

   舌尖上的春节

   春节,很多时候,是一种舌尖上的味道或记忆。谈到春节,自然会谈到特定的节日美食,以及美食背后的故事。

   这两天,闽南“老范志”大厝里热闹起来。记者跟着民间美食达人陈建国来到福建泉州的这间老宅子,看看他家如何准备过年。

   “鲜蠔仔、三层肉、豆腐干、卷心菜、荷兰豆、萝卜丝、酥海苔、花生米、甜辣酱、菜花、香菜、大蒜、米粉,再加上润饼皮,一样都不能少。”指点着桌上一摞摞菜品,陈建国喜笑颜开。

   一大早,老母亲陈水宝便去市场买了各类菜肉和饼皮,叫来隔壁的堂嫂帮忙,给家人做起了泉州特色的润饼菜。

   在闽南话中,润饼又称为“嫩饼”。逢年过节,许多闽南家庭都会团聚一堂,用熟面皮把各种精心准备的菜肴、馅料和酱末包起来吃,叫作“吃嫩饼”。

   陈建国一边帮母亲备菜料,一边向记者介绍其中的“道道”:“嫩饼”包着各种新鲜蔬菜和肉类,寓意春天万物复苏、蔬果鲜嫩;众人参与,拿薄薄的饼皮包菜吃,象征家庭团圆美满,来年丰收喜庆。

   当陈建国和母亲在准备“嫩饼”的时候,远在澳门的陈力志夫妇正在老城区的义字街年货市场寻找一种特别的食品:千层糕。

   “这是印尼华人的传统食品,预示着新的一年‘节节高’。没想到在澳门居然也买得到。”陈力志说。而他太太作为地道陕西人,春节一定会包上一顿饺子。面粉、茴香和瘦猪肉是必不可少的原料。

   作为移民城市,澳门的华人社会南北杂聚、结构复杂、文化多元。

   陈力志一家正是这个“别样”城市的“普通”缩影:陈先生是印尼华侨,不过已在澳门生活40多年。他娶了一位陕西籍太太,女儿6岁,可以听5种语言。

   “我女儿和我婆婆特别喜欢吃我包的饺子。”陈太太说。和在娘家不同的是,陈太太的饺子在她澳门的家里“变成了一道菜而不再是主食”。

   她告诉记者,他们家的除夕年夜饭通常是这样的:“我包上一盘饺子,陈生(陈力志)烧上几个拿手好菜,比如咖喱椰汁鸡、柠檬汁浇炸鱼、空心菜炒虾酱,东南亚沙拉‘加多加多’等等。不过女儿最爱吃的还是千层糕。”

   过年吃团年饭(年夜饭),是华人社会不变的传统,但如今已不单单是家族的团年饭,更注入年终犒赏员工或商户联谊等新内涵。

   在香港,记者获邀参加了中国书法家协会香港分会主席施子清大家庭的团年饭。施子清夫妇携四子的四个家庭,请来了自己公司的所有员工一起参加。

   施子清二子、全国政协委员施荣怀告诉记者,他们特意在大年三十前请公司每一位员工吃一顿团年饭,为的是犒劳这一年来每一个伙计的辛劳。“员工是一间公司的基石,要像家人一样爱护和关心每一个员工”。

   像烧猪肉、蒸鱼和腊味饭等,都是香港人喜爱的团年饭菜式。烧猪肉的传统,在香港十分悠久。每逢佳节,甚至一些店铺的开幕,人们都会一起拜烧猪。

   当晚的腊味饭也是香软可口。腊味饭主要由糯米做成,加上虾米、腊肠、腊肉甚至冬菇、瑶柱等,丰俭由人,寓意温暖,从年头到年尾都“暖粒粒”。

[责任编辑:段雯婷]

地方台办主任活动报道汇集

地方通讯员园地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