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龙山寺是台湾最古老的龙山寺,其布局和建筑工样完全仿效泉州安海龙山寺,其中隐藏的“文化密码”,不仅是鹿港民众的信仰,还蕴含着闽南先民的智慧
鹿港龙山寺内,全台保存年代最久的八卦藻井。 刘深魁 摄
用料布局沿袭祖庙风貌
15日傍晚,在鹿港小镇最繁华的中山路深处,郑人寿关了店门,小心翼翼地将一尊佛像安放在店内的佛龛上,点燃三根香拜了又拜,然后拿起两个绘有鹿港龙山寺图案的祈愿香包,分别挂在柜台的两角。
“这尊观音菩萨神像,是从龙山寺请回来的,和管委会商量了很久,他们觉得我很虔诚,才答应让我奉祀在店里一段时间。”花甲之年的郑人寿经营着一家清光绪年间的百年老店——“郑兴珍饼铺”,它由泉州移民创设,店内的凤眼糕口碑上佳。他说,近几年,来鹿港龙山寺观光朝拜的大陆游客越来越多,让他的糕点店也成为热门景点,“生意就像龙山寺的香火一样旺!”
鹿港龙山寺是鹿港人的宗教信仰中心,始建于明朝,因寺庙规模庞大、建筑精美,也被称为“台湾紫禁城”,它是台湾最古老的龙山寺。
明末清初,泉州人开始大量移民台湾,晋江安海龙山寺的香火便随移民来到台湾。在因缘际会下,安海龙山寺僧人肇善草创了台湾第一座龙山寺——鹿港龙山寺。据鹿港文教基金会董事长王康寿介绍,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清廷开放两岸自由来往,正式诏设鹿仔港(鹿港)为正口,闽台对渡开始。为了满足百姓信仰需要,鹿港有识之士陈邦光、许乐三和林振嵩等人,倡导迁建龙山寺。1786年,在鹿港全体乡民的努力之下,龙山寺被迁到了现在的位置,也就是目前龙山寺最早的雏形。
数百年来,鹿港龙山寺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翻盖与整修,每次的倡建者都是当地的富商官宦及社会贤达。今人可以从寺内存有的《龙山寺重修碑记》中看到,当年“八郊”之首的泉郊林日茂登
高一呼,提议整修龙山寺,不仅造就了今天的概貌,也从此带动鹿港人参与公共事务的风气。
时至今日,鹿港龙山寺的建筑宏伟气派,格局方正完整,处处蕴藏着传统寺庙的建筑之美,是台湾庙宇的经典之作。龙山寺的格局,就像一个“目”字,共有四进三院。第一进是山门,第二进是前殿,第三进是正殿,最后一进则是后殿。
“鹿港龙山寺的布局和建筑工样,完全仿效安海龙山寺,就连所用的木料、砖石,也是从泉州批运过来,甚至建庙的工匠师傅都是从福建而来。”王康寿说,鹿港龙山寺促进了闽台之间的民间交流,是闽台两岸龙山寺一脉相承的真实写照,对于研究闽台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道道工艺彰显文化风姿
“鹿港龙山寺有‘台湾紫禁城’之誉,主要在于它保存了台湾最完整的清代传统建筑,集中反映了闽南传统寺庙建筑的风格,是目前岛内最具有艺术、建筑与工艺等历史价值的建筑群之一。”鹿港龙山寺管理委员会总干事黄美美告诉记者,虽历经岁月沧桑,但庙内雕梁画栋、石刻浮雕等依然清晰可见、栩栩如生,诉说着古往今来的香火鼎盛。
身兼蔡青松文教基金会理事长、彰化县柯蔡宗亲会理事等职务的蔡雨亭,前几日刚从安海龙山寺进香归来。常年往返于鹿港和泉州之间的他,不仅为闽台宗亲的交流往来搭建平台,也成为闽台宗教文化交流、古建筑维修与保护的见证人。
“两个寺庙大致相同,特别是主殿前的柱子。”蔡雨亭说,安海龙山寺的主殿是一对雕工精美的龙柱,而鹿港龙山寺却只有一根龙柱,这是因为柱子对工艺的要求极高,当时泉州工匠雕了一根以后不幸过世了,以至于另一根未能完成。
走在龙山寺里,最有趣的莫过于蹲下看雕刻,仰望梁上画,寻找隐藏其中的“文化密码”。这些“文化密码”代表的不仅是鹿港民众的信仰,还蕴含着闽南先民的智慧。
鹿港龙山寺的山门采用的是重檐歇山式屋顶,并利用减柱移柱法使视觉上更加舒落大方,将闽南传统建筑工艺之美悉数呈现。王康寿说,当年日本古建筑物大师田中旦来到龙山寺,对山门及寺庙的建筑比例之美赞叹不已,说“这个建筑不大也不小,刚好适中地衬托出它应有的气氛、神韵与感觉”。
从山门进入龙山寺后,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宽敞的前埕。“前埕的石材,用得都是泉州的
花岗白石,取自当年福建移民的压舱石。”蔡雨亭解释说,鹿港与蚶江直渡后,台湾商船从大陆返航时,会在船底放压舱石防止风浪过大而翻覆,后来这些压舱石多被用于铺路、造桥、建庙。不仅是前埕的石材,在中门入口处的一对石鼓,亦是压舱石造就的杰作。
戏台是鹿港龙山寺中,最具有传统艺术价值的建筑物。走进戏台区抬头一望,入目的是全台保存年代最久的八卦藻井,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重修时兴建。藻井以斗拱方式组成,除展现出浓郁的闽南特色工艺外,也具有聚音扩音的效果。
“戏台藻井的结构奇巧异常,有四方井转成八角形,通梁、梁枋、栋架等一层一层组砌而上,极尽繁复华丽之能事,可以说是充分沿袭了闽南的传统建筑文化。”黄美美说。
“如今,彰化县聚英社南乐团、遏云斋南管乐团及永乐弦管等馆阁,经常会把演出地点搬到戏台内,这些传统音乐,成为与龙山寺相互辉映的文化亮点。”彰化县文化资产学会理事长陈仕贤告诉记者,南北管文化与龙山寺古建筑的交融,可以让游客欣赏到从外而内的文化景观,成为鹿港丰富的旅游及文化艺术资源。
据介绍,鹿港龙山寺的八卦藻井、山门等闽台先民智慧,被鹿港人深深认同,并成为惯用的图腾,被印制在伴手礼、衣服上,甚至是锅碗瓢盆内,寓意吉祥如意。(刘深魁)
记者手记
保护古建筑,就是为两岸交流搭台唱戏
“红砖红瓦燕尾脊,是闽南古建筑的最大特色,而台湾各地有不少保存完好的宫庙,它们是延续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绝好载体。”采访中,鹿港文教基金会董事长王康寿的这番话,令人印象深刻。台湾的寺庙大多为福建移民所建,所以闽台之间的民俗信仰交流极为密切。透过这一座座庙宇,让我们欣赏到了许多具有中华传统文化风貌的古建筑,而这丰富多彩的宫庙建筑,值得两岸携手进行保护与传承。
采访鹿港龙山寺,让记者收获了不少感动与思考。感动,来自于鹿港龙山寺对古建筑的精心保护与传承,无论是殿前龙柱、还是八卦藻井,都依旧保持着闽南特色。所以,穿梭在鹿港龙山寺中,既倍感亲切,又可亲眼见证闽台文化的一脉相承。台湾《台闽地区的古迹与历史建筑》一书,就曾将泉州龙山寺与鹿港龙山寺,泉州孔子庙与台北孔子庙等进行比较,而它们都是闽南文化的产物。
可以说,正是福建的石材木材、能工巧匠、营建技艺以及闽南文化源源不断地注入这里,才成就了这间“台湾一级古迹”的建筑之美。正如王康寿所言:“没有什么能像传统宫庙以及附着在其上的宗教信仰一样,能让两岸信众的心如此紧紧相连,并且越走越近。”那些以寺庙为代表的古建筑,承载了许多历史记忆和文化元素。因此,下大力气对古建筑进行保护与传承,就是在为两岸民间交流搭台唱戏。(刘深魁)
[责任编辑: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