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诗歌教育就是吟诵
日前,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应邀出席在厦门举办的“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双年会”。在厦期间,福建省委宣传部相关领导专门去探望余光中,请教“怎样让诗歌走进校园”等文学教育议题。余光中提出建议,“最好的诗歌教育,就是吟诵”。
为让诗歌进校园,余光中走出粉丝的重重包围,利用会议间隙与厦门演武小学交流,并给演武小学题词“演武不忘修文”,这是余光中首次为祖国大陆小学题词,意在鼓励老师让孩子们多接触文学,特别是诗歌教育。近日,全程参与余光中在厦门交流访问活动的厦大台研院教授徐学,向导报记者独家披露了余光中关于诗歌校园教育的精辟观点。
通过吟诵体会节奏韵味
培养语感中小学阶段最重要
余光中在厦期间,福建省委宣传部和厦门市委宣传部的相关领导登门请教,“怎样让诗歌走进校园?不论是中国古诗还是新诗,跟学生的生活更紧密结合起来”。
据徐学介绍,对于这个话题,余光中已经思考多时并屡屡撰文呼吁:“中文是美丽的、了不起的文字,语感的培养注重吟诵,通过吟诵去体会其中的气势节奏韵味。用分析的、概念式的东西来教诗歌,会破坏美感,败坏学生的文学胃口。”
徐学说,“我当时插了一句话说‘如果用余光中的诗来考余光中,余光中也不一定及格!’”对此,余光中莞尔回应。
余光中还认为,培养语感,中小学阶段最重要,他相信稳定根底必须深固于中学时代,等到大学再来补救就太晚了。“四川乡村桐油灯下习诵古诗文,真正进入古人的情感去呼吸历史、涵泳文化,最为深刻委婉,因此番吟诵垫底,日后我诗文中才有多姿丰厚的古典风格。”余光中每每忆及少年读诗,都有深深感动。
余光中指出,即使学生将来不当诗人,诗文教育也能内化为高段品位,有中文构成的民族文化品位的基石在,人会更懂什么是美、什么是善,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会超凡脱俗。
曲高未必和寡
作家应多进中小学校园讲学
余光中虽然出身外文系,但按徐学的观察,中文对余光中来讲,是一种宗教。在余光中眼中,方块字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他觉得这是整个中华文化的记忆。余光中曾对徐学解释该观点,英文是音译文字,过几百年,就读不懂;但国人读2000多年前的诗经,依然可解、依然美丽。中华文明能延续,能在多方言环境下形成共同的民族记忆、共同的向心力就靠方块字。
余光中认为,善于运用中文,绝不仅是舞文弄墨。他说“把中文写好,等于在语文上有个国防大军,不让过分的西化侵袭扭曲中文”,中文传统是实现发扬中国梦的重要工具,应该从中小学课堂教育开始。
徐学强调,余光中很鼓励大学老师、作家,多去中小学讲学,还留给徐学一句话:“曲高未必和寡,深入方能浅出。”所以,余光中听闻厦门演武小学,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在诗歌教育上有诸多独到的做法,欣然为其题词,“演武不忘修文”。修文者,涵泳文化之谓也。他还当面鼓励演武小学蔡校长,要多让孩子们接触美丽的文学,多尝试邀请更多文学学者、作家进校园。
[责任编辑: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