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厦门文博会,是两岸文创业者的交流平台,不少台湾知名画家也藉此“登鹭”参加活动,一方面与大陆同行互动,另一方面也寻找创作灵感和商机。导报记者就此采访台湾中华艺游学会的几位画家,听听他们行走两岸的创作故事。
有些人一照面、交谈,就知道他是哪里人,林晋就是这样的。他身上有一股浓浓的“台湾味”,尤其在对话中时不时夹杂几句台湾俚语,那是很乡土、很有年代感的——一如他自己的画。“我画的是台湾的过去。”林晋说,“早年台湾没有照相机,有的话也非常贵,我依靠自己的记忆把台湾的过去一一画出来”。
去年5月林晋在北京办个展,主题为“台湾真情”,虽然画的是台湾,但很多人看后流了眼泪,因为画中流露的这种亲切感很接地气,充满生活气息。
自评“无党无派”,是“素人画师”
林晋1947年生于台北,5岁开始拿树枝在地板上画画,7岁就会画人像。“上小学第一天,老师就跟我要画,因为整条街都认得我。”林晋笑着告诉导报记者。
初中时,美术老师跟他说“你不用学了,因为你的水平已经超过一般大学美术系的学生了”。
后来念大学,林晋读的是东吴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到贸易公司做了一段时间,因为实在喜欢画画,“又绕了回来”。
从大学开始时,他的作品就经常在报纸上发表,这样算起来,已经有30多年。“所以说,我是‘无党无派’,是‘素人画师’,因为我没有拜师学艺,也不是美术系毕业的。”林晋说,他发明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画画方法(把中国阴阳五行的观念融入绘画的领域,自创快速直觉素描法,速度比一般传统的素描快5至10倍)),有很深的个人印迹在里面。
作品获赞很有丰子恺风格,非常生活化
林晋画作的个人色彩,首先出于他的选择,“别人画过的东西我就不画了”。据他自己介绍,其实画花鸟、动物、人物他都很内行,之前还在学校教画画。
他所追求的是,通过自己的画,再现过去的台湾,大家可以从中看到自己过去的生活。于是,我们可以从他的画中看到花莲古早时的丰年祭;台湾各地迎妈祖的盛况;台湾传统布袋戏;台湾民众制作酸菜;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小贩推车沿街叫卖烧肉粽……其他如《天天开心》、《饮水思源》、《搭便车》等生活化的小品,还配上一首或逗趣或哲理的小诗,文图结合,不觉莞尔一笑。
很多人评价说,林晋的作品很有丰子恺的风格,都是叙述一些当地的事情,非常生活化。
[责任编辑: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