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乐集”演出现场。
是什么吸引台湾知名音乐人杨慕跨海扎根厦门,他给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带来了什么,厦门和他又正编织着怎样一个美丽的梦——
海边音乐会
在美丽的厦门环岛路音乐广场、在人潮涌动的中山路街头,或是热闹的海沧阿罗海城市广场,你都可能邂逅一场露天音乐会,如有兴趣,还可上台一展身手。这或许是世界上离海最近的广场音乐会了吧!没有摩登的舞台、炫目的灯光,只有最真挚的歌声。伴着清凉的海风,流行、爵士、摇滚、民谣……轮番上演。在台上,草根的音乐人和他们的乐队动情地唱着自己的歌,在台下,上千观众面朝大海,席地而坐,随歌摇摆。舞台有时就是沙滩或者青草地,背景是微醺的斜阳和蔚蓝的大海。每个周末“微风乐集”的公益草地音乐会,都是令人期待的一场音乐盛宴。
“有微风吹过的地方,就有音符在跳动,就能唱自己的歌”。2013年,这一阵微风从台湾海峡的那一头吹到了这头——台湾知名音乐人杨慕正式在厦门注册成立“微风乐集”。在杨慕的眼里,“厦门亲像一首歌(闽南语)”,是座美丽精致的海滨城市。它与台湾一水之隔,气候、人文都和台湾一样,非常适合台湾人生活。并且鼓浪屿“琴岛”的美名享誉海内外,他也是“跟着琴声来到这儿的”。
2014年3月,在海沧区的邀约下,新一年的“音乐厦门”启动仪式
选在海沧。杨慕告诉记者:“来之前有点忐忑,担心在这里接受度不高,但是开了草地音乐会后,我比任何地方更能感受到观众的强烈音乐需求,台上台下互动很好,也坚定了走下去的信心。”
走出“青草地”
在台湾,杨慕是与李宗盛、蔡琴、童安格同时出道的歌手,曾在台湾民歌时代风云一时,那个时代的台湾一线歌手跟他几乎都有合作过。上世纪70年代,杨慕自己作曲、编曲、演唱,发了第一张个人专辑《青草地》,深受好评。台湾著名音乐人侯德建认为:“他的作品受古典合唱曲的影响,在任何一种形式之下,都十分要求音乐的细致。”不过,成名后,他却突然“消失”,“主要是个性比较内向,更喜欢安静地待在幕后。”杨慕说。
从台前转移到幕后,杨慕的音乐路程也从演唱上转到音乐制作。在台北建立了自己的录音室,为歌手包装录制音乐唱片,开始了专业唱片制作人的生涯。他的音乐触角延伸至作词、作曲、编曲、制作广告歌曲、舞台剧配乐、舞蹈配乐等方面。
2002年,杨慕来到厦门,受邀担任文化局舞动厦门音乐总监,并且筹组了微风乐队和女子新民乐四重奏。从城市光廊、爵士馆,一直到现在的微风两岸音乐文创馆,他
一直坚持时尚品位和音乐元素的结合。2012年,他在沙坡尾的微风两岸音乐文创馆启动了“寻找厦门好声音”的活动,开始将台湾元素与厦门本土力量紧紧结合在一起。怀揣着儿时的梦想,杨慕坚定地走在音乐这条道路上,漂泊了大半辈子,他终于选择停留在了厦门。
从去年成立至今,以微风乐集为平台,“音乐厦门”已经吸引了上千名音乐义工,年纪从6岁到80岁不等。在微风乐集交流各种音乐课程的同时,他们也是“音乐厦门”公益音乐会的表演主体。目前,“音乐厦门”已经在岛内岛外面向各地游客举办了近百场公益音乐会。
“原创”城市名片
“做音乐,厦门会不会太“偏”了?”其实,初来乍到,劝阻的声音也曾不断,但在音乐界浸淫多年,杨慕坚持认为,在一线城市开展类似的音乐试验,很容易被其他的声音湮没。而厦门文化氛围浓厚,旅游业发达,有条件形成融入大众旅游、日常生活的音乐氛围,通过开展自由的创作和表演,完全可以培养出属于自己的音乐风格和受众群体。
前不久,杨慕请来了两个乐队,分别来自香港和上海。乐队队员离开时非常高兴,一再向他表示还会再来。因为在香港或上海,艺术表演形态多样,观众比较分散,并且也会
比较挑剔。但是在厦门,观众非常热情。台下听得投入,台上的表演者自然更加卖力而且尽兴。
除了广场音乐会、学校社区巡演、小型主题音乐会外,音乐厅的大型演唱会也是微风乐集的舞台。杨慕心中有一个梦:让厦门市民随时可以欣赏到好音乐,让音乐变成民众生活的一部分。
不过,他心中的“音乐厦门”还不止于此。今年开始,微风乐集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将各举办一次大型音乐会。还将在美丽的海边举办国际音乐节。杨慕告诉记者:眼
下不少音乐会都把重心放在少数几个明星身上,花了很多钱,关注时间却很短暂。而他想做的则是让音乐“素人”来唱“自己”的歌。他表示,目前两岸有很多年轻人有才华、有音乐梦想。通过“音乐厦门”这个舞台发掘本土原创音乐力量,再请来台湾一线的音乐制作人指导。到了音乐节,就集中把他们请到这个大舞台上来PK、交流。“如果将来有一天人们提到厦门,除了鼓浪屿还能想到音乐,那我就满足了。”杨慕说。(记者陈梦婕 通讯员 林广明)
[责任编辑: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