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地方  >   文化交流与合作

远征军老兵:我们不害怕死亡 害怕被遗忘

2014年08月15日 10:42:53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远征军老兵:我们不害怕死亡害怕被遗忘

远征军老兵:我们不害怕死亡 害怕被遗忘

  8月7日至13日,记者随国台办和中国记协组织的“追忆中国远征军”海峡两岸记者联合采访团,到云南腾冲、龙陵、瑞丽、昆明等地,参观战场遗址,拜谒英烈墓园,访问健在老兵,重温了中国远征军的峥嵘岁月。

  “希望各位把看到和听到的一切,传达给两岸同胞,让大家了解中华民族这段悲壮历史。”

  ——国台办副主任叶克冬在启动仪式上,对参加联合采访的两岸记者提出希望

  “历史可以被原谅,但不可以被遗忘。连续七天重走远征军抗战之路,感受到先烈们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情怀。包括我在内的台湾记者,将用不同的方式记录下此行的见闻,让岛内民众更翔实、更直观地了解这段曾被遗忘的历史。”

  ——七天采访结束,台湾年代电视台记者陈凯生说

  “中国远征军抗战历史,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奶奶,这山上为什么有这么多石头?”

  “因为每一块石头下,都有一位英雄。”

  “他们都是做什么的呀?”

  “打日本坏人的中国好人。”

  8月8日,云南腾冲国殇墓园里,面对着苍松翠柏之下肃穆排列的几千块方碑,4岁的小女孩“开心”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开心来自湖南长沙,她的奶奶姓徐,60多岁,是位退休教师。“70年前的那场战争,对开心来说,有些复杂。但是,我相信她会记住,长眠此地的是一群值得全体中国人敬重的人!”徐老师说。

  1942年至1945年间,为抗击日本对中国云南和友邻缅甸的入侵,为保卫滇缅公路和史迪威公路这一关系中国生死存亡的国际交通线,中国远征军出兵40万人投入到中缅印战场,经过仁安羌、胡康河谷、腾冲、松山、龙陵等多次战役,彻底驱逐了盘踞在滇西和缅北的日军。其中,发生于1944年8月2日至9月14日的腾冲城攻坚战,被称为“焦土之战”。远征军官兵以阵亡9168人的代价,收复了抗战以来的第一座城池。“找不到一间可以遮雨的房子,每一片树叶上至少有两个弹孔。”讲解员这样描述战后腾冲城的景象。

  一位妈妈俯下身,头抵着玻璃橱窗,给身边的女儿轻念一位女兵翻越野人山的回忆文字;一位白发老者,笔直站在飞虎队员的照片墙前,凝视着那一张张年轻的面庞;一位中年女士,参观完展览,疾步走到留言簿前,用劲写下10个字:“人类永无战争,永远和平”……紧邻国殇墓园的滇西抗战纪念馆内,人潮涌动。

  一顶布满弹孔的残破钢盔,一把有着传奇故事的神秘钥匙,一千五百幅图片,一万两千件实物……这里陈展的实物,绝大部分由腾冲籍民间收藏家段生馗收集而来,他也因此出任了纪念馆馆长。“纪念馆于去年8月15日开馆,一年来共有97万人次参观,其中省外游客占了七成。”段生馗介绍。“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中国远征军滇缅抗战的悲壮历史,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我们不害怕死亡,害怕的是被遗忘”

  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中国远征军”这段光荣历史,一度被尘封垢蒙。老兵们也出于种种考虑,不愿提及甚至有意隐藏身份。56岁的昆明市民颜刚直到2005年才知道父亲颜嘉铭曾是一名远征军战士。

  “我们不害怕死亡,害怕的是被遗忘。”一位远征军老兵曾经这样感伤地说。

  “今天的腾冲,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但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中华儿女不能忘却的共同历史记忆。”国台办副主任叶克冬在8月7日海峡两岸记者联合采访活动启动仪式上说,“追忆中国远征军”,是为了让大家重温这段峥嵘岁月,以及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光荣历史。

  “活到今天,是幸运的。”90岁的腾冲老兵卢彩文精神依然矍铄。“目前,腾冲仍然健在的老兵有30多人,经济上有困难的被纳入了低保,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爱,有吃有穿,生活有了好转。更重要的是,得到了政治上的关怀,这让我们觉得活着很有意义。”卢彩文说。

  70岁的叶晓东也颇感安慰。他的父亲陈团圆1939年从新加坡回国,成为了三千多名奋战在滇缅公路上的南洋华侨机工中的一员。1944年,留在沦陷区继续抗日的陈团圆被日军活埋时,叶晓东刚出生3个月。父亲什么也没留下,牺牲的地点也找不到,对父亲的思念与祭奠只能深藏在心里。2005年,俯瞰滇缅公路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在畹町落成,已经退休的叶晓东担任了管理所所长。“碑后长廊里刻有机工名单,我父亲的名字也在其中。祭拜有了地方,我感到很欣慰,相信父亲在九泉之下也能安息了。”叶晓东动情地说。

  同样动情的还有云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黄毅。“让忠魂回国,是中国远征军抗日阵亡将士亲属和那些一天天在减少的老兵们的最大心愿。”黄毅充满感情地讲述了迎请入缅作战阵亡将士遗骸回国的动人故事。据黄毅介绍,经多方不懈努力,2011年从腊戍、密支那等战场找到19具遗骸,2014年从南坎、八莫等战场找到24具遗骸,火化后归葬于国殇墓园。今后两年,还将在缅甸曼德勒、芒友等当年主要战场新建中国远征军纪念碑(塔)。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我们追忆历史、致敬英雄,绝不是为了激发仇恨,而是要牢记教训、珍惜和平。”黄毅说。

  “国家的认可,对他们是最大的安慰”

  满是战壕坑道的山体,历经枪林弹雨仍在顽强生长的古松,因被鲜血染红山顶而得名的“红帽坡”……若不是走进去、细细看、认真听,谁也想不到,这座挺立于怒江西岸,长满松树的雄伟山峰,70年前曾发生过一场极其惨烈的战争——松山战役。

  “每次到了这里,我都心跳得厉害,当风吹得树叶飒飒作响的时候,我就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血战场面。”62岁的戈叔亚如今已是公认的滇缅抗战史专家。1983年大学毕业后,一次腾冲出差的经历,让他偶然得知了这段历史。“1968—1969年,我在腾冲当过兵,大学里学的是历史专业,还选修了二战史,却从不知道这段历史。”戈叔亚说,从那以后,他开始通过朋友介绍,采访老兵,查找史料,研究滇缅战史。

  在松山战场遗址,我们偶遇八名统一身着蓝色T恤的大学生。大学生刘旺衢告诉我们,他们这个“拾忆滇西暑期实践团”的成员全部来自北京林业大学,将在龙陵、腾冲等地,通过10天左右的时间,采访当地百姓,参观遗址、博物馆等,更深入地了解滇西抗战历史。“回去后,我们会通过宣讲展示,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段历史。”刘旺衢说。

  在昆明,有一个“关爱抗战老兵计划项目办公室”,共有60余名志愿者,其中80%为老兵后代。寻访并为生活困难老兵提供关怀和援助,是他们的主要目的。66岁的王力是其中一员。已白发苍苍的她扶着父亲——91岁的远征军老兵王惠生的胳膊,说道:“那场战争的亲历者已经越来越少,我们是用只争朝夕的心情去关爱他们。而国家的认可,对他们才是最大的安慰。”(记者 杨彦)

[责任编辑:段雯婷]

地方台办主任活动报道汇集

地方通讯员园地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