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地方  >   文化交流与合作

微电影《游子》诉说眷村“第三代”的眷村情怀

2014年07月29日 10:43:22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相关报道:

  聚焦:台湾“眷村”透出两岸割舍不断的深情

  一碗面,吃出眷村的味道  

  台北眷村文化节:美食里品大陆老兵“乡愁”  

  中国台湾网6月16日厦门消息 从赖声川导演的《宝岛一村》,到今年3月在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剧《原乡》,“眷村”这一特定的历史产物和其背后的时代悲欢离合,也渐渐为大陆人所熟识。眷村第一代是竹篱笆里的“乡愁”,60年来,他们心中带着重返大陆的期望,在眷村从暂时落脚到落地生根,从第一代到第二代人乃至第三代。眷村第三代人大多并没有居住眷村的经历,却有着似乎深植于骨血的眷村情结。

  首届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15日在厦门举行。论坛展播了首届海峡两岸青少年微电影大赛优秀作品。其中,台湾昆山科技大学视讯传播系参选的作品《游子》便是关于眷村的故事。

  电影镜头虽然聚焦于一位6岁的小孩在眷村里的生活,却在影片无数的角落里,描绘出台湾社会人际环境发展中的点点滴滴。在生活变迁中的挣扎、痛苦、奋斗与努力,看似是眷村三代人的漂泊不安和颠沛流离的悲凉,但也透露着生活正在朝向另一个美好的未来。

  《游子》的获奖代表,同时也是本片的导演陈昱翔接受专访时告诉记者,“我自己就是眷村第三代人。影片中孩童的视角其实也是我自己的视角,对于祖辈父辈眷村的理解。”

  当年《宝岛一村》的编剧导演之一王伟忠为了保存眷村记忆,与拆迁的推土机赛跑,把母亲住了一辈子的“嘉义建国二村”画下来。如今,岛内的眷村还在慢慢消失。陈昱翔这位眷村“第三代”发挥自己所长,用手中的摄影机与时间赛跑,记录下眷村的珍贵影像和记忆。

  因为眷村越来越少,寻找拍摄地点也遇到不少困难。陈昱翔的团队浏览大量资料和官方网站,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拍摄地址——位于高雄的“黄埔新村”,据陈昱翔介绍,这个黄埔新村恰好是台湾的第一个眷村。

  黄埔新村同样面临被拆迁的命运,陈昱翔团队的拍摄紧锣密鼓地工作了3个多月,得到当地居民的大力支持和鼎力相助。“拍摄肯定会打扰到他们,但他们还是支持。他们也希望保留这样的影像记忆。”拍摄结束后不久,陈昱翔再次前往黄埔新村,那里却已是面目全非。

  拍摄《游子》这部微电影,是一份眷村情怀的驱使,同时也是眷村第三代人关于这份记忆的新的时代解读。

  说到本次获奖,陈昱翔表示意外与惊喜。无意中在网络搜寻到这个海峡两岸青少年微电影大赛,“试着投投看,没想到就获奖了。”

  问及会否来大陆发展自己的微电影,陈昱翔坦诚表示,很希望自己的微电影作品能被大陆的观众和青年朋友们看见,但目前来看会面临不少困难。陈昱翔说,台湾的年轻人在台湾的事业已经打出一些人脉,大陆毕竟是一个新的发展的领域,“找不到门路、如何推广、对接与合作”都是非常现实而迫切的问题。

  搭建沟通合作管道,是两岸青少年文创交流与合作的题中之义。陈昱翔说,“我很希望自己的微电影作品能被大陆的观众和青年朋友们看见。”这不仅是陈昱翔一人的期望,也是两岸青年共同的期望。我们也期许未来能够通过更微观具体的对接、合作、推广,让更多优秀的文创作品能够跨越海峡,传播两岸。(中国台湾网记者张洁)

  视频:两岸明星演绎《原乡》  

  视频:台北眷村访北京胡同文化

[责任编辑:段雯婷]

地方台办主任活动报道汇集

地方通讯员园地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