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森林铁路
澎湖玄武岩地质公园
台湾“文化部长”龙应台上周在台“立法院”提出,希望与大陆合作,为台湾景观申请世界遗产。她的表态让“两岸联手申遗”这个老话题有了新活力。台湾不是联合国成员,因而无法自行申遗。两岸合作申遗是一条可行之路,但前几年的相关探讨与尝试,一直局限于民间层面。
文化遗产无关政治
从2002年开始,台湾文化部门陆续评出18处世界遗产潜力点。其中,物质文化遗产包括玉山、太鲁阁、栖兰山桧木林、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区、阿里山森林铁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有泰雅族神话传说、布袋戏、歌仔戏、阿美族丰年祭、妈祖信仰等。
台湾一直希望能推动以上项目申遗。龙应台12日在“立法院”提出,希望能寻求两岸合作的机会,列入海基会和海协会合作谈判项目,争取在两岸合作下成功申请到世界遗产。她表示,寻求两岸合作的细节还未出炉,要等有具体结论后,才会正式向大陆方面提出。
近几年,两岸联合申遗的话题一直在民间发烧,官方则碍于台湾蓝绿对立的政治情势,鲜有触及。龙应台这次提出明确诉求,大陆也很快给出正面回应。国台办发言人范丽青13日接受台湾记者采访时回答说:“凡是有利于两岸交流合作、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意见建议,都可以探讨。”
台湾所列的多处“世遗”潜力点,与大陆有深远联系,甚至直接由大陆迁徙而来。两岸联合申遗其实是情理中事。龙应台说,两岸有很多历史脉络、记忆与情感,在申遗过程中,都必须要提及,因此与大陆一起合作申请,是最适合的选择。她特别强调,文化遗产无关政治。
多个项目可以合作
除了岛内18处申遗潜力点,两岸其实还有很多合作申遗的选择。龙应台举例说,两岸可以合作指定“战地文化带”。她认为,两岸现存战地文化带保存完整,不只是两岸战争史,更是全球冷战史中很核心的一部分。
两岸民间此前早有过合作申遗的尝试和探讨。2009年,中国的“妈祖信俗”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就是两岸宗教人士合力推动的成果。2010年,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会长刘兆玄提出,台湾希望能将甲骨文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当时两岸专家就提出,甲骨文的相关资料遗产大多保留在大陆,台湾应与大陆合作申报,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另一个两岸联合申遗热点是闽南红砖建筑。这种建筑主要分布于泉州、厦门、漳州和金门,常以双落大厝为特色,用白色花岗岩做台基阶石,屋顶多为燕尾脊,风格十分独特。金门县近两年力推“携手厦门,共同为战地文化申遗”,其中就包括红砖建筑项目。
学界还提出,可以把两岸及港澳的孙中山遗迹整体“打包”,以《孙中山纪念建筑》等为题,进行“申遗”。台湾的“澎湖玄武岩”地质景观,香港特区东海岸的玄武岩景观,大陆漳州的玄武岩景观也可以“绑捆”申遗。
两岸互补更易成功
对红砖建筑投入许多精力的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是申遗的台湾主要联络组织。该基金会秘书长陈春霖说,两岸红砖建筑研究各有特色,大陆是“大题小做”,因为题材研究不完,现有人力却不足;而台湾是“小题大做”,可研究的东西较少,只能做细做深。台湾的闽系红砖建筑,承袭自福建的传统技艺,研究很全面,而福建的研究起步较晚,在这点上,闽台之间互补性极强。
因同样的地质条件,建立长效联系的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与澎湖火山公园,也在积极谋划准备申遗。澎湖县县长王乾发表示,澎湖和漳州,拥有类似的火山地质景观,若是以一个区域性名称申报世界遗产,共同努力,获得批准的概率会大很多。
现实障碍还有不少。对龙应台的话,台“陆委会”语带保留地回应说,与大陆合作申遗一事还要进一步了解,“但两岸协商交流都要秉持一定的原则”。此外,申遗该以何种名义,如何共享资源,这些细节问题,都有待两岸坐下来商谈。
撇开政治,就从文化的传承看,两岸也有必要联手申遗或联手保护。“闽台本来是一家,过去因人为的行政划分,文化传承和自然特色被分割开来,但既然是根脉相连,就必须整合资源,才能完好延续。”陈春霖说。
[责任编辑:朱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