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地方  >   文化交流与合作

策定两岸深化教科文交流赢的策略

2014年07月29日 10:53:27  来源:工商日报
字号:    

  从2005年开始举办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10月26日及27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第九届论坛。此一两岸最具规模的交流平台,近年来尽管因为有福建海西论坛、南京紫金山企业论坛,乃至于两岸和平发展论坛的次第开办,重要性与媒体关注度似乎较逊往昔。但从本届论坛双方主事者的发言内容,以及最后所凝聚而成的共同建议内容来看,其中还是蕴含了不少关乎两岸未来交流互动的趋势讯息,既不容忽视,更值得进一步解读。  

  首先,“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从2005年起年年举办,并先后催生了包括ECFA等多项两岸经贸合作协议的签署,其重要性及历史地位自然不容忽视。但在近年来接续又开办了以不同领域为主旨的专业性论坛后,“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似乎已成为聊备一格的年度大拜拜。但具体观察本届论坛,因为配合大陆方面的领导人换届,使得本届的双方领军人物由过去熟悉的吴伯雄与贾庆林,转换成由吴伯雄和俞正声担纲。这其中意谓着大陆方面并不因为人事更迭,而改变对此一好不容易架起来的交流平台的赓续支持态度。  

  其次,诚如前述,着眼于近年来两岸之间又新开办了不同名目的交流论坛,从而在不同论坛之间进行适度的分工区隔自有其必要。准此,本届论坛与过去相较,最显着的差异,即在于论坛的议题设定和与会人员更聚焦于经贸、科技、文化、教育等专业领域。过去谈的较多的两岸政治议题,也许是另有新的“两岸和平发展论坛”之故,在本届论坛中几已销声匿迹。显示此一论坛今后将会更名符其实的聚焦于如何深化两岸经贸科技文化教育合作议题。  

  配合论坛的重新定位,中共政协主席俞正声在26日开幕致辞时,开宗明义的就指出在肯定历届论坛所获致的重要成就之余,展望未来期望能够在科技、文化与教育3方面透过讨论,研议分别签署交流协议,俞正声的这番谈话,自然如响斯应的成为本届论坛所发布19点共同建议中的亮点,也进一步印证“两岸论坛”今后的定位走向,势将在广义的教科文议题上扮演关键角色。

  就科技议题而言,本届论坛的主决议文是“统筹规划、大力推动两岸科技交流合作,尽快研究商签两岸科技交流合作协议,实现科技交流合作的制度化。”更具体的内容则包括:研究加强两岸科技合作的平台建议、鼓励共同建立研发中心、推动建立两岸高新园区交流合作机制等。显示大陆方面的强烈企图心,希望能够提升两岸科技交流的质量,借重台湾的成熟经验,为两岸科技产业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服务。  

  在文化议题方面,本届论坛的主决议文同样强调“持续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制度化、机制化。研究商签文化交流协议及文化产业、出版交流、文物交流等文化领域相关协议。”较具新意的内容则包括要营造有利于两岸文化交流的政策环境,调整妨碍交流的限制性规定,以及合作建立两岸创意城市网路及文化生活创新促进平台。  

  最后在教育议题上,本届论坛的主决议文倡议“提升两岸教育交流合作制度化水准,研究商签两岸教育交流合作协议。”较具新意的内容则包括推动两岸全面实现学历互认、审慎探讨发展两岸双联学制与开放大陆学生参加台湾技术士技能检定、鼓励两岸合作编写国学教育书籍、结合两岸产学研资源,合作创建青年创新创业机构、共同参与国际竞争等。  

  综观上述三大领域,不约而同的提出要研究商签相关领域的交流合作协议。其中有关文化交流协议在2009年的长沙论坛就首被提出,但明显的台方态度消极,陆方则是锲而不舍。科技交流协议的倡议,虽然是首度正式提出,但包括农业、能源乃至医药卫生等领域的两岸科技合作,早已分别对接发展,从而此次倡议商签科技交流协议,定位应如同ECFA之于各项经贸合作事项,扮演的是统筹导向之功能。至于教育交流协议,完全是因应两岸近年来总算开始实现交换学生及高等教育专业师资交流的新形势,期望经由纲领性的协议予以统摄。而不论如何,上述三大领域交流协议的倡议,意谓着今后有关教科文方面的两岸交流也要步入深水区。对台湾而言,带来的既是机遇,自然也夹杂有风险,我们想提醒的是,如果潮流方向不可逆,台湾的对应策略又在那里?  

[责任编辑:朱媛媛]

地方台办主任活动报道汇集

地方通讯员园地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