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鲎吸引市民围观
东南网8月11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陈斯红 谢向明 实习生 彭凯糜 黄珊霞 文/图) 昨日上午,泉州湿地学会与东湖公园、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等单位联合,在公园举行“夫妻鱼·鹊桥会”科普闯关活动,现场展示4只身长约50厘米、重有5斤左右的中国鲎,引来不少人围观。
鲎存在于地球上已有4亿5千万年之久,自2亿年前演化为目前的样子后,外形没有多大改变,故被称为“活化石”。分布在海峡两岸沿海的中国鲎,属于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称,中国鲎会到沙滩上产卵,且不爱动,很容易被抓捕,早年因捕捞过度,目前已比较少见。中国鲎要长到成年,需要约13年,如果在繁殖季节被成批捕捞,就要断代13年。这两年,该局都举行中国鲎的放流活动,近30万鲎苗放流大海。
鲎有着“夫妻鱼”的美称,海峡两岸将七夕定为“鲎保育日”。昨日的活动,还邀请金婚及钻石婚各一对夫妻走鹊桥,接受在场观众的祝福。另外,鲎风筝绘制DIY、鲎拼图或剪纸游戏、鲎黏土DIY等科普闯关活动,也吸引不少人参加。
相关新闻>>>
泉州台湾香港三地视频联动 同心护鲎 共架"鹊桥"
本报讯 (记者尹文丽)10日上午,由泉州市湿地学会、台湾湿地学会、香港海洋公园等联合主办的“同心守护中国鲎,迎七夕共建鹊桥”活动在市区东湖公园举行。
活动中,两对金婚老夫妇牵手走过志愿者事先装饰好的“鹊桥”,并引出了象征坚贞爱情的“海底鸳鸯”——鲎。随后,泉州、台湾与香港的工作人员接通了视讯联机,进行了饶有趣味的亲密互动。台湾湿地学会的谢蕙莲、陈章波教授,香港海洋公园工作人员张可怡在视频联动画面中出现,与泉州市湿地学会会长李裕红就保护中国鲎方面的工作经验进行了交流,相约共同为保育中国鲎做出努力,未来将继续携手维护生物的多样性。活动现场,许多家长、孩子参与其中,学习中国鲎的相关知识。
李裕红介绍,鲎是珍贵的活化石,是海峡两岸人民共有的珍贵生物资源。去年,泉州和台湾举办的迎七夕中国鲎保护宣传日活动,10只成年中国鲎和3万只中国鲎苗在工作人员的呵护下,放入惠安县青山湾海域。一直以来,泉州与台湾的湿地学术研究机构就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合作,有力促进了海峡两岸的紧密联系。
链 接
中国鲎,主要分布在福建、台湾、香港、广西、广东、浙江等地,为福建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鲎的生动俗语、典故,譬如说一个人脸皮很厚,是“面带鲎壳”;鲎血因含有铜离子,故呈蓝色,人们形容水果没成熟或者饭菜没煮熟是“青过鲎血”。鲎在民间常被喻夫妻,因雌雄鲎一旦结合,便形影不离,肥大的雌鲎常驮着瘦小的丈夫蹒跚而行。此时捉到一只鲎,提起来便是一对,故享“海底鸳鸯”之美称。
[责任编辑: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