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解州关帝庙文管所所长卫龙(左一)与台南盐水武庙负责人互赠礼物。(中国台湾网 李典典 摄)
中国台湾网4月17日北京消息 17日上午,“两岸关公文化巡礼——关公祖庙圣像巡游”活动在台湾桃园明伦三圣宫举行闭幕仪式。山西解州关帝庙文管所所长、关公祖庙圣像巡游团副团长卫龙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此次活动,两岸在关公文化交流上达成一定共识,形成了一系列共同弘扬关公文化的举措。
谈活动:进展顺利 结果圆满
卫龙表示,历时21天的关公祖庙圣像首次赴台巡游活动是目前晋台两地举办的时间最长、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交流盛会,在台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参与人数远超出预期,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活动过程进展顺利,完全可以用“圆满”来总结。
卫龙称对此次巡游有三个期待,一是通过活动与台湾关庙携手推广、普及关公文化;二是借助活动大力宣传山西、运城市以及山西解州关帝祖庙;三是以两岸关公文化的交流来促进两岸文化的进一步合作和发展。从开幕到今天的活动结束,从参与情况和社会反响来看,他认为已经达到并超出了预期目的。
针对活动过程中,台媒刊发的“关公祖庙轿夫游玩让佛光山信众苦等一个半小时”等报道,卫龙做出澄清。他说,巡游团在此次活动中不仅担负着圣像巡游的重任,同时也需要准备关公文化图片展、文艺晚会等活动的举办。当天是在被告知圣像不需要落轿的情况下,才将相关工作人员召集回宾馆调整状态,全力准备晚上的文艺演出。出现让信众苦等的误会主要是因为大陆和台湾主办方在前期沟通上的不顺畅,“轿夫外出游玩”也只是台媒的不实报道。卫龙表示,此次祖庙圣像能到佛教圣地——佛光山去巡游、交流,充分说明关公不仅在道教也在佛教具有很高的影响力,这样的交流在两岸是第一次,是一件有历史意义的大好事。
谈感受:两岸关公文化同大于异
卫龙称,虽然两岸同根同源同祖同宗,但文化不可避免的存在差异,关公文化也不例外。总体上看,两岸关公文化同大于异,核心内容都是弘扬关公文化的精髓——“忠、义、仁、勇、礼、智、信”,不同之处只是形式方面的差别,例如祭拜的方式、信众参与的方式。两岸在此次关公文化交流活动中达成的共识,以及形成一些能够弘扬关公文化的措施,都有助于关公文化在全世界推广和普及。
卫龙表示,关公信仰在台湾是一种非常热络的文化现象,主要通过宗教的形式来传承和弘扬。过去因为两岸文化交流不够,大陆专家认为台湾的关公信仰就是盲目不科学的,台湾祭拜关公其实也具有科学性。如中华道教关圣帝君弘道协会陈展松会长所言,祭拜关公并不是指磕头上香就能达成愿望,而是通过学习关公的精神,形成他的智慧,利用智慧去实现梦想。卫龙认为这也是两岸关公文化达成的重要共识之一。
卫龙说,在台湾巡游的21天,每一天都有感动的事发生。台湾主办方的支持、配合,台湾信众的热情、虔诚,都让他感受到作为关公故里人的骄傲和荣耀。他说,在雨中跪拜的台湾信众、早上4点前来驻驾地迎驾的寺庙负责人,包括巡游团在内参与活动的两岸组织、集团、信众每一天都很辛苦,都在为活动的圆满成功付出努力,但是他们都无怨无悔,因为他们有坚定的信念,有共同的目标——传承和弘扬关公文化。
谈交流:关公文化互访从未间断并将持续、深入
在被问到关公祖庙圣像何时再次赴台时,卫龙表示,此次活动的成功充分表明了关公文化在台湾乃至两岸的影响力,为圣像的再次赴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再次赴台时间并未敲定。同时,他认为,关公文化的交流不能仅仅局限于圣像赴台这一种方式,应采用不同且丰富的形式,如举办关公文化论坛、“天下关庙一家亲”座谈会、关帝祖庙联谊会等。卫龙说,关公祖庙和台湾几乎每年有一次文化交流互访,山西运城关帝祖庙每年主办的“国际关公文化旅游节”会盛情邀请台湾信众参加,而台湾的“高雄关公文化节”、中华道教关圣帝君弘道协会举行的关公盛典、各大关帝庙举办的大型关公文化活动,也会邀请关公祖庙。两岸关公文化交流是在持续、深入的进行。
据介绍,山西解州关帝庙每年接待近50个祭拜关公的台湾团体。为了让台湾信众能顺利的完成“朝圣”之旅,解州关帝庙会专门配备一名服务人员进行引导;针对台湾信众“烧夜香”的祭拜习惯,庙方会适时延长开放时间,满足他们的需求;在饮食方面,会参照台湾、福建等地饮食习惯,搭配山西特色面食,准备素食等,做好各种台湾信众的接待准备。卫龙说,“希望让台湾同胞到祖庙就有回到家的感觉。”
3月28日,解州关帝庙被授牌,成为17个大陆“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之一,卫龙对此既兴奋也有压力,他认为,这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责任,解州关帝庙会按照要求把基地建设好,从设施和服务上不断完善,为两岸交流的深入和发展添砖加瓦。(中国台湾网记者 李典典)
[责任编辑:段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