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地方  >   文化交流与合作

从“大陆新娘”到两岸文化使者

2014年07月29日 11:03:14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常熟女子赵丽娜是改革开放后最早嫁到台湾那批大陆姑娘中的一员,和台湾小伙萧方善结婚20年来,三分之二的春节在台湾度过,三分之一在常熟。这个春节,赵丽娜全家第一次没有在“家”里过,而是选择去印尼度假。

  这位曾经的“大陆新娘”,现在是力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苏州汉桑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

  20年前,即将从苏州大学历史系毕业的她,来到一家台资企业实习,与萧方善相恋。“双方父母对海峡彼岸来的人都感到陌生乃至害怕”,改革开放初期,两岸交流很少,经济差距较大,一些嫁到台湾的大陆女子确实是想通过嫁人改变生活境况,“大陆新娘”的称呼也带了些歧视意味。初到台湾,语言不通,没有朋友,不想出门,去超市买菜,青菜竟叫“大陆妹”,赵丽娜忍不住簌簌落泪,几乎要得抑郁症了,“直到这两年,我才能开口说说自己那段经历。”

  从不能提、不能碰到开口回忆,这位“大陆新娘”的内心治愈折射了两岸关系的变化。“现在有不少专门团体服务外乡配偶,‘大陆新娘’这个词成为过去时,现在我们被称作‘新住民’。电视上对于大陆社会的报道也比以前丰富多元了。”最令赵丽娜感叹的,莫过于两岸通行方式的巨变。1995年赵丽娜第一次随夫赴台时,凌晨5点从常熟出发,绕道香港换取赴台证件,从启德机场转机到达台北,再辗转3小时车程抵达彰化夫家,全程花费近20小时,累得人仰马翻。2008年两岸开通直航,赵丽娜买了从虹桥机场飞台北的机票,看到登机处标示牌上写着“上海虹桥-台北松山”八个蓝色楷体字,她一时百感交集,想起一句话“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外在环境改善了,“大陆新娘”渐渐有机会“活出自我”。“我对台湾南岛语族文化很感兴趣,知道花东地区有成熟的政府和民间活动,于是就帮他们策划实施了一个大陆赴台考察台湾花莲台东地区原住民丰年祭活动的方案。”顺利完成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处女作”后,赵丽娜发现,自己熟知两岸风土人情,从事这方面工作真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自此“作品”不断。

  2010年,赵丽娜将常熟中青年书画家的百幅精品力作首次引进台湾,在台北市议会画廊成功举办了“传承虞山派”书画交流展;常熟铁琴铜剑楼名列“清代四大私家藏书楼”。

  2011年,赵丽娜邀请台湾最专业的一批文献、版本、目录以及国学家来到常熟,组织策划了以善本藏书为主题的“海峡两岸铁琴铜剑楼藏书论坛”,成功地应用历史的内涵联结起藏书楼百年分崩离散的命运,完成了一次文化上的破镜重圆。

  2012年,赵丽娜在台北设立了公司办事处,并和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谈妥了来江苏进行文化交流的初步意向,张家港锡剧团经典锡剧《一盅缘》赴台湾巡演等文化交流项目也大致敲定。

  “两岸的隔膜,曾带给我个人深深伤害。事实上,两岸有太多文化的共识、情感的联系,我对做这样的对话工作充满了激情。”赵丽娜打算由以往举办静态展览和论坛等,扩展至动态的展演、戏剧曲艺交流演出以及纪录片合作拍摄等更广泛的领域。

  与此同时,赵丽娜正尝试探寻人们的内心世界。“早期很多‘大陆新娘’文化不高,像我这样能走出来做事的不多,其中不少人婚姻生活并不幸福;而早期赴大陆投资的台商也并非都是人们想象中的‘暴发户’,他们的家庭和婚姻也面临诸多问题。我想走近他们,向世人揭示带着深深历史烙印的两岸婚姻真实状态。”

[责任编辑:段方君]

地方台办主任活动报道汇集

地方通讯员园地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