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旺报》9日刊载台北市旅游作家叶志辉的投稿文章,文章指出,两岸的交流越来越多,但是有一些细节不注意的话,会让彼此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文章摘编如下:
随着两岸关系的进展,目前在大陆的台湾人数量早已超过百万,这群台湾人融入当地,也交往了许多大陆各地的好朋友,双方不会刻意有什么无谓的政治联想,人与人的交往简单而自然。
不过,很多时候一些不经意的说话方式,却可能伤害到彼此而不自知,比如聊到美食时说,“你们上海做菜,盐跟油下好重,我们台湾比较清淡”或是聊到交通状况,“你们地铁好拥挤喔,我们台湾还是有秩序些”等。前阵子有位交情很好的上海朋友终于主动的跟我说, 你可不可以不要常常用“你们上海”来说话啊?听到这个“你们”让人很不舒服,什么你们我们的,这样感觉变得好疏远。
我很诚心的致歉并且解释了一下,这里用了你们我们仅仅是表达地域不同,并没有刻意去区分的意思,就像偶尔大陆人也会用类似“你们北京”、“你们东北”的概念。只不过遇到了台湾,感觉就会特别被放大,彷佛我们是刻意比较并且强调台湾比较好,于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难免让大陆朋友听了不舒服。
我回家后特别的反省了一下,确实就像当年在台湾时有邻居会说“你们哪里哪里人饺子做的真好吃”之类的,听在耳里会有些见外的感觉。 所以与大陆当地朋友交流时,确实也该特别注意一下,才不致把关系疏远了。
当然,我也反过来跟上海朋友提到,有些时候跟一群上海朋友聚会时,如果大家都刻意的用上海话聊天,其它非上海的朋友因为听不懂,也会感觉不舒服,就像是融不进这个话题或群体一样的孤立感。
两岸交流虽然是越来越频繁,不过这一些小小的细节可也要注意, 这样交流起来就更没有隔阂啦!
[责任编辑:段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