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西村古韵
客天下旅游产业园一景
雁南飞茶园度假村
叶剑英塑像
夜深,雨急,冬凉。生平第一次走进梅州城,扑面而来的雾霭与闪烁的街灯,在我眼前幻化成了一个人影。他,是我最尊敬的一位中学数学老师,梅州梅县人,我对梅州的第一印象,都是他给予的。精瘦精瘦的他,会踢足球,有时鞋一脱,赤脚带着球,在我们这些小球员中盘来绕去,无人能挡。记得他说过,梅州不仅是足球之乡,祟文重教风气也盛,即使穷人家的孩子,砸锅卖铁也要供着读书。他在我们眼中,无疑就是苦学成才的典型。
这次一进梅州,便听当地朋友用两个词儿,给这座古城重新定位:一为“客都”,二是“慢城”。客都似乎说的历史地位,慢城概括了今日特色。稍加品嚼,两词的内涵都相当丰润,非慢慢体验品味不可。
“全世界的客家人,如果没到过梅州是终生遗憾”
梅州是全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梅州人讲的是我们难得听懂的客家话,而且是众多种客家话中的“标准语”。如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客家话播音,采用的就是梅州话。
并非拥有“标准语”,就算得上“世界客都”。我们来到梅州城内新建的“中国客家博物馆”,寻觅“客都”的谜底。
入博物馆大门,迎面墙上雕刻了一个大大的“”字。在客家话里,即我,自何处来?人们自然而然都会提出这个问题。
自中原来!这已早是定论。历史上中原人的南迁,统共6次,总是伴随着战争硝烟、外族入侵和种族械斗,最终主要集聚在赣粤闽交界处的这片荒僻之地。
梅州不仅是客家人最后一次大迁徙的集聚地,也是客家人走向世界的出发点。史料记载的第一位迁居海外的客家人,是梅县松口镇的卓满。那是宋末之时,元兵奔袭赣粤,宋帝封江西客家人文天祥为信国公,征兵抗元。卓满与众乡亲响应参战,兵败后远逃印尼加里曼丹岛垦荒定居。他们在岛上建造的中国式城堡,至今还在诉说着那段历史。
世世代代客家人的悲欢离合,总是与保家卫国的民族大义紧密相连。在梅州蕉岭县淡定村人丘逢甲的展板前,我端祥许久,不舍离开。就是这位客居台湾的晚清进士、诗人与教育家,在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割让异邦之际,上疏4次、血书5次以示愤慨。随后,这位一介书生,率领万人的抗日护台义军,与日寇浴血奋战,兵败不得不回到老家。站在淡定村的山脚下,他写下了那首名扬千古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时至今日,台湾的客家人,大概有了四五百;梅州的海外客属,总数也恰巧为400余万。在当今世界,有华侨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而所有的客家人,都满有理由把梅州当作自己的心灵家园的。
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比我们早几天访问梅州,来到夫人戴美玉的祖籍地蕉岭三圳镇芳心村,站在“饮水思源”牌匾前,他与夫人合唱起那首台湾客家人熟悉的客语歌曲《客家本色》。在前届客家文化节开幕式上,他深有感触地说:“全世界客家人,如果没到过梅州是终生遗憾。”
连我这个并非客家人的外地人,在接下来的访问中,也不由得心生来此“愧之晚矣”的憾意。
令人心醉的美丽慢城
从树枯人挤的京城,来到浓绿空旷的梅州,听到梅州人喃喃而出的“休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的话语,立马有种微熏的感觉。
慢城的提法,显然是舶来品;而慢城的内涵,方为梅州的专利。
未入梅州城,先进丰顺县城。这是个神奇的地方,过去就叫“汤坑”,在地下挖个窟窿,便有热气腾腾的温泉汩汩冒出。把泉坑围道篱笆,就是一个澡堂子,那种“天池沐浴”的美妙滋味,至今还回味在老一辈子的嘴巴里。1974年,这里利用温泉水建起了中国第一座热力发电站。如今,温泉浴池、温泉度假村在县城比比皆是,一座温泉度假城正在崛起。这次因行程紧张,我们匆匆而过,当地朋友大呼“遗憾”:“这里的温泉水质好极了,你们洗洗汤就知道了。”
穿过一个标有“广东梅州客家文化旅游特色区”的大牌坊,沿着“剑英绿道”直行30公里,路旁榕肥竹瘦,梅绿桂白,很是养眼。我们来到特色区雁洋核心区,春见茶花锦绣,夏看桐花万里,秋观枫彩如画,冬闻梅海香雪。眼下虽入冬,漫山的梅树尚未现花,但成千上万亩的银桂,正在播放着浓香,施展着诱人的魅力。
沿着新修的一条山道,攀至雁洋镇桥溪村。这个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古村,刚被评选为“广东最美古村落”。漫步小村,清溪潺潺,白鹅浮浮,茶花艳艳,犹如世外桃源。村中保存的围龙屋,属客家民居代表作,它整体呈半圆,与门坪前半圆形池塘刚好组合成一个圆,体现出客家人团团圆圆、与自然相谐的生活理念。
村里由当地企业参与建设的“桥溪古韵”旅游项目,据说已经投入了6000万元,全部完工后,将成为人们体验客家风情的好去处。我们一路看过的这个规模庞大的客家文化旅游特色区,还有雁南飞茶园度假村、客天下旅游度假区、雁鸣湖度假村、叶帅纪念园、灵光寺等一批国家5A、4A级景区。在梅州横穿纵行,我们感觉这座1.59万平方公里的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公园。行走在这样一个大公园里,你就是劲再大腿再健,也不舍得快跑,不由自主会放慢脚步。
有种“梅州现象”已经引起人们关注:论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梅州在经济发达的广东并不居前;可在前不久举行的全省主观幸福感测评中,除了珠三角,梅州得分在粤东西北12市高居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幸福之城”。
梅州市委书记朱泽君挤出时间和我们坐进“客天下”的一间会客室里,窗外漂亮的欧式城堡及富有特色的“客家小屋”,仿佛在无言地诉说着一种传奇。朱泽君说,梅州倡导的慢生活不是慢发展,而是后工业时代的幸福导向型生活。“不怕起步晚,就怕起点低;不怕干不好,就怕没想好;不怕经济落后,就怕观念落后。梅州必须要跟珠三角等发达地区‘错位发展’,为人们创造一种更环保、更健康,慢享受的生活环境,培育一个‘慢生活’之都。”
客天下幸福天下客
我们在客天下旅游度假村住了一晚,酒店墙上挂着的条幅,上书“客天下幸福天下客”,妙而有趣。客都人怎样让天下客提升幸福感,此行确有一些感受。
叶剑英元帅故居早就对外开放,本是一所贫寒的农房。后来建了博物馆,增加了红色旅游内容。近年当地又下工夫围绕故居建起“叶帅故园”,新添了公园、果园、花海、湖池、桥廊等景观,既能追寻帅迹,又可登高揽胜、赏花摘果,成了国内独树一帜的名人故园景区。过去这儿游人一年也就25万左右,今年却有望突破200万。
“客家客家,好客之家。”一上梅州的餐桌,立刻就能深感客家人的厚客之道。那道梅菜扣肉最能说明问题:这道菜初做时肉码下面,菜铺之上。上屉蒸烂了,倒扣盘里上席,足两重的满盘肉块,保管客人吃够。客家人为客人呈献的每道菜,几乎都是这么丰盈,令客人大快朵颐。
景区、饭店里到处悬挂着的客家谚语,也招人喜欢。什么“惧内家豪富,欺妻一世贫”;“男人百艺好随身,百艺不如一艺精”;“不懂装懂,永世饭桶”;“坐成懒,睡成病”;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这些充满着客家人生活智慧的谚语,无不给人以生活的启迪。
梅州“文化之乡”的品位,特别令人感佩。“山瘠栽松柏,家贫好读书。”受此风气影响,梅州人苦读不辍,近代以来,从这里走出了25名院士,227名大学校长,545名将军。市里还专门建馆展示这些成功人士的事迹。加上院士广场、归读公园,人们在梅州能够闻到浓厚的书卷气、文明风。
“客家女”也是梅州一“宝”。现实中的“客家女”特别水灵机灵,而当地流传的众多“客家女”的老故事,让你听了还想听。近代以来,梅州男子大多“过番”(出国)谋生,操持家务、扶老携幼的重担就落在妇女肩上。有资料显示,1951年,梅县男女比例竟为1∶9!靠推销“男人的世界”而一举成名的香港领带大王曾宪梓,成功之后曾写书如此回忆他的母亲:为了独自把年幼的宪梓兄弟俩培养成人,母亲不仅耕种几分薄田,还像壮年汉子那样,从梅州挑盐上江西,一来一回十几天,挣得一点挑脚钱。像这样的客家女,简直就是贤妻良母的典型,集中国妇女美德于一身。
“我就是个客家女!”坐在雁鸣湖景区的电动旅游车上,小巧玲珑的导游李燕芳,大大方方地向我们自我介绍。“听说客家女个个好勤快哟,说说看,你每天怎么过哟?”我们打趣地问道。
“早上七点出家门,一直工作到天黑,天天如此。”她是一脸的得意。
“我给你们唱首山歌,好不好?”一车人都高兴得拍起巴掌来。
“喊唱歌就唱歌,
喊织布就丢梭,
喊撑船就使桨,
随你撑到那条河……”
甜美的歌声在山间回荡,也把我们的心带到了欢乐的世界……(记者 孔晓宁)
[责任编辑:段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