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地方  >   文化交流与合作

《台湾村纪事》:一个小人物与一个国家产生关联

2014年07月29日 11:05:1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由华文出版社推出的《台湾村纪事》新书出版座谈会日前在京举行。“台湾村”,指的是河南邓州台湾高山族人后裔的聚居地,主要包括上营行政村和相邻的冠军行政村。该书作者邓州市文联主席闫俊玲,历时两年,通过一百多次与“台湾村”村民面对面的交谈,以口述史的方式,记录了他们历史身份的发现过程,及村民在改革开放、新农村建设和两岸交往中的生活轨迹。

  书的形式借鉴了畅销书《我们台湾这些年》,以“国家和个体”为对照,以编年体的形式讲述了1982~2012年30年间的村庄故事。每一年的大事记放在各章节的开始,这些大事反射到“台湾村”的村民身上,就有了更丰富的底层表达。

  作家二月河为此书作序。他写道:“文中浓郁的家国情怀打动人心。家国情怀,实际上是指一个小人物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何产生关联,最后如何达到那种小家与大国难分难舍的地步,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300年前,郑成功的部下黄廷将军因不满郑氏家族内讧,带领十万大军从台湾来到大陆。军队中一群来自阿里山的高山族人,也随之定居在了河南邓州,娶妻生子、世代蕃息。这些高山族人隐去原来的民族姓氏,改姓陈、周、许等汉姓,与当地汉族人和睦相处。从此,阿里山、日月潭的记忆逐渐淡化,高山族身份又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被刻意隐去。

  在“台湾村”的黄氏家族身上,家与国的相依相存体现得淋漓尽致,生动地反映了海峡两岸关系在这几十年中的变化历程。黄子林的三弟黄子华在1949年随国民党去了台湾,从此音讯全无,父母临死都没有再见到这个小儿子。之后由于各种政治运动,“台属”成了敏感词,黄子林不敢也不能去寻找三弟。政策开放后,一封台湾来信让兄弟之间重新团圆,此时黄子华已经改名黄伯瑛。

  1986年两岸尚未直航,黄伯瑛改道美国再到南京与兄长见面;黄子林也成了村子里第一个走出内地的人,去到香港见弟弟。当“台湾村”的高山族人纷纷将自己的民族由“汉族”改为“高山族”时,黄伯瑛坚决主张不改,他说:“当汉族多好!”

  邓州籍作家周大新出席了座谈会,对书评价道:“这是一部乡村编年史,用了很多邓州方言,描写了很多邓州的风土人情,非常朴实生动。‘台湾村’的故事,其实是一部各民族和平共处的历史,我在邓州出生长大,以前从来没听说过有高山族,也从来没听说过有民族冲突。而村民们近30年的生活变迁,也反映了中原乡村在改革开放后经济、生活、观念等各方面的巨变。”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宣传局局长杨毅说:“台湾有一个‘陕西村’,也与郑成功有关,是他在收复台湾时,一位陕西籍部将率领同乡登陆台湾后,留在那里的后裔。现在邓州有一个‘台湾村’,一个小小的村子折射出民族的历史变迁,见微知著。应该把这本书介绍到台湾去。”据悉,《台湾村纪事》出版伊始,就受到台湾出版商的关注,

[责任编辑:段方君]

地方台办主任活动报道汇集

地方通讯员园地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