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地方  >   文化交流与合作

跨越海峡的青春

2014年07月29日 11:08:05  来源:新华网
字号:    

  新华网北京10月5日电(包扬 全晓书)在去台湾之前,这座“宝岛”对于28岁的中央民族大学博士二年级学生王宇而言很模糊。然而,在台湾学习、生活了5个月之后,王宇心中的台湾有了一张鲜活的面孔。

  王宇与台湾结缘始于今年2月。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王宇和同学们在北京的中央民大校园里同来自台湾的30多名大学生进行交流联谊。

  “那天北京很冷,小舞台旁边挂着灯笼和对联。大家围着舞台坐成半圆,在吃饭之余聊起了各自的生活,聊到开心之处,还相约台湾再见。”他回忆道。

  出人意料的是,仅仅6天之后,约定就变成了现实,包括王宇在内的26位中央民大学生被选派至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开展为期近半年的交流学习。

  “我觉得两岸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青年学生之间。年轻人交流没有太多的顾忌,感情的建立顺其自然,不受太多外在因素的影响。”王宇说。

  抱着“年轻一代人”的视角来到台湾,王宇很快发现了台湾与大陆的很多不同之处。“这里的课堂很活跃,与教授的单独交流也比较多。大家对于研究都有不同的看法,各抒己见。”

  主修历史的王宇经常去拜访一位历史学的老教授。“他像朋友一样,给我很多研究上的建议,比如说,博士论文应该图文并茂,注重原始档案材料的查找利用,特别是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的资料。”

  正是在这位老师的推荐下,王宇经常去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图书馆查找资料,尤其是一些清代奏折,这对他的博士毕业论文帮助很大。

  近年来,在日益紧密的经贸合作的基础上,两岸的文化交流也不断得到推进。在此前于哈尔滨举办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中共中央台办特邀专家肖夏勇介绍说,去年,大陆教育部委托高校举办1个两岸重点交流项目,邀请了6000名台湾大学生和老师赴大陆参加活动。

  在台湾当局宣布有限制地开放大陆学生来台就读后,台湾高校于2011年开始正式招收大陆本科生及硕士、博士生。同年秋,近千位大陆青年赴台攻读。而今年,台湾高校共招收大陆学生1328人。

  初到台湾,台湾民众对于大陆的“古板印象”一度让王宇哭笑不得。

  “刚到台湾时,有同学问我,现在大陆人还吃不吃树皮和香蕉皮,”王宇说,“我们很多同学都被问过类似的问题。还好我们来了,贵在交流。”

  文化大学中山与中国大陆研究所教师刘长裕认为,青年学生来台学习是一种深度交流。“年轻人较纯真,感情沟通较容易,这种交流有助于更深入地去了解彼此的文化背景,尽量减少一些因为不了解而导致的‘误会’。”

  文化大学新闻研究所硕士二年级学生段佩宜在与大陆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就逐渐改变了原来对大陆的一些负面看法。“很多事情不能只看表面,要深入研究才能知道全貌。”

  在平常的学习中,段佩宜经常与几位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深圳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陆生”一起讨论两岸媒介环境的不同,涉及的话题从大陆传统媒体的网络化到微博等新媒体,五花八门。“人们通过微博关心时事,这些都是大陆媒体的新气象,有的是台湾没有的。”她说。

  今年5月,段佩宜成功申请到去北京交换学习的机会,9月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做交换生。“我想亲自看看北京的社会,我想知道大陆的高等教育是如何运行的,我想认识更多元的朋友。”

  台湾政治大学的林佑贞也准备报考大陆的研究所。“我们老师曾说,我们这一代人有一些安于现状。实际上,大陆的人才市场尚未饱和,年轻人应该要有大格局,所以我认为不应自限于台湾。”林佑贞说。

  而在台湾,王宇已不再是一个旁观者,他开始逐渐融入当地的生活,感受这个社会。

  “有一天我们出游,要搭大巴车,太阳很毒。看到我们一直在外面等车,一位工作人员让我们进大厅休息。后来,他就一直在太阳下帮我们看着,直到车来才进来叫我们,”王宇说,“我们在台湾的生活,满是这样的故事。”

[责任编辑:宿静]

地方台办主任活动报道汇集

地方通讯员园地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