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至5日,来自海峡两岸和香港的21名人类学家会聚历史文化名城山西介休,为维护文化遗产、发展介休城市文化“出谋划策”。
介休市位于山西省中南部,是清明寒食文化之乡,也是晋商文化发祥地之一,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境内有历史文化名山绵山,全真道教古建筑群后土庙,融军事、居住、生产、宗教于一体的古代袖珍城堡“张壁古堡”等。
从2011年以来,山西介休启动了维护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等的十大工程,包括顺城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复工程、介休博物馆建设、袄神楼修复工程、后土庙及城墙修复工程、城隍庙维修工程、文庙维修工程等,目前总投资预计近3亿元人民币。
“我们想打造一个介休‘文化模式’,因为它有悠久的历史、奇特的生态环境、多元的文化现象。”著名人类学家、人类学高级论坛主席、台湾世新大学讲座教授乔健说。
70多岁的乔健告诉记者,介休不仅有依地势而建的窑洞,也有在平地上建的窑洞,这跟当地的气候条件不无关系,吃的杂粮也跟高原的农业生产有很大关系。在明清之后,介休主要是以汉民族为主,但是之前却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方。
“我们就是要建立这样一个黄土文明的城市典型。”乔健说,介休发展城市文化必须考虑到历史、生态和多民族的因素,这些建筑学家做不到,但是人类学家却能做到。
台湾世新大学副校长熊杰对记者说:“文化需要当地居民的认同,不然就是死的文化。我们要搞的城市文化建设,就是让现代人愿意与旧文化进行一个连接,教育年轻人对古建筑、古文化有深厚感情和认同感。”
据了解,以“维护文化遗产,发展城市文化”为主题的人类学高级论坛也将于4日至5日在介休召开,这也是人类学高级论坛首次在校外举行。人类学高级论坛以促进人类学发展为宗旨,由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台湾花莲东华大学原住民民族学院、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等22家单位,于2002年发起创立。目前成功举办10届,已成为两岸三地人类学家理念交流的平台。(记者王学涛 马志异)
[责任编辑:段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