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吹歌节17日在河北永年洺州大剧院进行了首场比赛。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参赛选手表示,学院派理论与吹歌民族特色结合,有望形成具有浓郁文化魅力的“中国交响乐”艺术。
吹歌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吹歌以艺人自制的唢呐为主要乐器,常与横笛,捧笙和打击乐配合演出。吹歌分独奏和群奏,群奏有10至20人组成,以吹歌演奏为主,也配戏曲,歌舞等节目。民间吹歌分大套曲、小套曲和杂牌曲三类。
中央音乐学手选手赵志勇认为,学院派吹歌和民间吹歌有很大区别。学院派吹歌在学习过程中更系统化,如基本功、气息、口腔、嘴唇、手指以及心理素质等,在处理乐曲的细节时更细腻,更理论化。而民间吹歌人士经过几百年的沉淀,多在民间成长,处理时随意性更大,灵活性更强,更具个性化。
赵志勇说,民间吹歌由于条件限制,乐器比较单一,多采用吹打结合,表现形式单一。学院派吹歌把各吹歌乐器与西方交响乐理论相结合,音乐表现形式更多样,气势更加磅礴。但是,由于受西方交响乐理论影响,学院派吹歌不如民间吹歌表现形式个性化。他形象比喻说,“民间吹歌有哭有笑,学院派吹歌一本正经”。
“洋为中用,并保持民族吹歌特色,中西合璧,便可形成具有浓郁特色的中国式交响乐。”赵志勇认为,把西方系统化音乐理论与民间吹歌特色相结合,以民族特色为本,以西方理论为基,民间吹歌“交响化”可以实现。
16日,两岸及港澳地区40余支“吹歌”团队,齐聚“太极圣地”河北永年广府古城,参加首届“中国吹歌节”。在这次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北省文化厅和邯郸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活动上,将进行吹歌艺术大赛、吹歌艺术高层理论研讨会、民间吹歌艺术展演等6项活动。其中吹歌大赛时间为17日至18日,海峡四地40余支队伍参赛。
[责任编辑: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