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地方  >   文化交流与合作

名同意不同 两岸合编中华语文知识库将上线供查询

2014年07月29日 11:22:12  来源:羊城晚报
字号:    

  近日,羊城晚报记者从台湾中华文化总会获悉,由大陆与台湾相关部门合作编纂、旨在沟通两岸通用语汇差异的“中华语文知识库”,首期工作目前已完成大半,预计将于今年11月左右上线,供广大华人查阅使用。

  文化总会秘书长杨渡先生在接受专访时表示,语言运用研究是文化交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在为后世做时代的社会记录,于目前逐步开放自由行、陆生来台求学的大背景下,“中华语文知识库”会为下一个世代的中国人创造一份可共享的知识财产。

  记者是随孙中山基金会、广东电视台、羊城晚报社等单位组织的“粤台学子寻觅孙中山革命足迹”代表团赴台访问的。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会长刘兆玄在会见主办方代表时表示,中华文化是两岸目前最大的公约数,青年人的互访从这里切入,最可鼓励。目前两岸合作推进的“中华语文知识库”编纂,从某种意义上说,可称为华夏文明史上第二次“书同文”,即让两岸人士在互相认识语言词汇的不同用法基础上,完成语言的自然选择,趋于形成一个更加科学、完备的汉语言体系。

  台湾著名的作家和文化人、文化总会的秘书长杨渡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的采访,详细介绍“知识库”编纂的起因、经过和进程。

  -常用与专业词汇分别编纂

  杨渡说,海峡两岸在隔绝六十年之后,许多名词的使用、背后的意涵都有改变,迫切需要重新互相理解,出于这种考虑,台湾方面希望与大陆合编一部汉语大词典。双方去年议定,台湾方面由中华文化总会出面,大陆方面则由教育部语言运用司、以中国辞书协会的名义来参与合编。

  杨渡介绍,去年3月双方达成初步共识,大词典分成两个子项目。一是包含常用词汇的词典,收录三万个词条左右。

  第二个子项目则是编纂专有名词方面的词典,涉及气象学、心理学、社会科学、文学、美学、化学等领域。

  杨渡指出,在未来两岸学生的交流过程中,知识系统的建构尤其需要重新互相认识,才能互相应考和受教育。因此,不论是常用词汇部分,还是专业词汇部分,都会对年轻学子具有重大的实用性。

  -都是汉语形义难分有学问

  杨渡说,在词典编纂过程中,学者们越钻研越感受到两岸话语词汇的微妙差异实在大有探究之处。他打了个比方:“台湾讲这个人很‘道地’,但是内地会讲‘地道’,不过如果我们只是学会了说‘地道(dao四声)’,其实又不对,因为那个音的词是‘地下通道’的意思!标准的应该将‘道’字念成轻声。这都是在最后的校对中,跟大陆方面的老师一一交流、请教之后才发现的。”

  两岸同实异名的词汇,台湾叫“部落格”、大陆称“博客”,台湾讲“伏地挺身”,大陆称“俯卧撑”;名同实异的词汇,如窝心(台湾指温暖),大陆指受冤枉郁闷无法表达内心,如“土豆”(台湾指花生),大陆指马铃薯等等……未来都将在“知识库”中得到体现。据介绍,两岸将先从常用字做起,涉及行政区域、政府机关等歧义部分暂不列入。

  -词典上网云计算开放编辑

  考虑到词典编撰、纸质出版的局限性,文化总会在编纂过程中建议,将大词典的内容放到互联网上,利用云计算的原理,实现不断的更新和添加。杨渡说,编到一个阶段,该出书的就出书,但编写工作还可以在网络上继续进行,这样就不仅仅是一本词典的概念,而是可以扩展到“中华语文知识库”的范畴。这一提议目前已经得到了大陆方面的认可。

  杨渡介绍,到今年11月左右,包括常用词汇和中小学基础专业词汇部分词典的“中华语文知识库”就可以在两岸同时上线了,台湾这边是以繁体字为主,大陆则以简体字为主,但使用的都是互相同意并愿意负责任的共同内容。此外,两岸的“中华语文知识库”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放置不同的“语文衍生品”,比如台湾这边可能将“诗词吟唱”放进去,或提供台北故宫的几个传世书帖,如寒食帖、快雪时晴帖等的链接;大陆则可能放入四库全书、康熙大辞典等等……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宝库”,并让这块无限宽广的汉语平台,见证两岸历史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文化总会的韩国栋副秘书长还向我们介绍了“知识库”的一个“副产品”———他们与台湾中华电视台合作的电视节目“两岸每日一词”,每天在新闻节目之后用大概一分钟的时间,宣讲一对海峡两岸存在使用歧义的汉语词汇。(记者 邓琼)

[责任编辑:赵婧]

相关内容

地方台办主任活动报道汇集

地方通讯员园地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