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诚品一角。徐蕾 摄
图为“奶爸”带着宝宝在书店。徐蕾 摄
我逛过吉隆坡双子塔底的纪伊国屋书店,那里有琳琅满目的华文书籍,但大多数自港澳台舶来,没有大马本土的气质和特色;我曾流连于博卡拉费瓦湖畔林林总总的小书屋,那里富藏异域风味的旅行小说,如同地图上的安娜普纳群山,新鲜过后也就慢慢淡忘了;我曾在芝加哥午夜的街头疯狂寻找当地华人书店,只为买一本能让六小龄童签名的《西游记》,可惜店铺早已打烊,只得失望而归。
香港机场的书店倒是拜访多次,那里形形色色的畅销书籍恰如邻近快餐店的食品,匆匆一览过后往往就印象不再;说到北京的书店,种类繁富,气息浓厚,书架高耸,但总觉缺少一点自由阅读、舒展身心的空间。
直到有一天我来到台北,进入诚品书店。
柔和的灯光、温馨的装饰、优雅的音乐、散淡的咖啡香以及沙沙的翻纸声。4.5万平方米的宽敞空间,地下两层,地上6层。拿起中意之书你可以随便坐下来细品,边上永远不乏同道也永远不会拥挤。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没有工作人员来赶你,买不买书他们见到你永远都是和气的笑容。悄然间,“阅读”与“悦读”完成自然的传递与转换。
“诚品”一词源自古法文Eslite,意指精英,书店翻译过来却兼具儒家雅义和商家本色。店如其名,诚品的兼收并蓄和持之以恒也是出名的。选书进货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标准--不为了利润刻意追捧畅销书,强调人文经典和“书院”理念,大量引进专业与外文书籍。虽然书店曾创连亏15年的记录,但负责人依旧初衷不改。
24小时不打烊的诚品是喜欢夜读之人的最爱。夜深了,阳明山顶的星光黯了,101大楼里的店铺关了,连夜市上的照明也影影绰绰起来,城市的大部分渐渐睡去,而人书扎堆的诚品里依旧灯火通明。正是这里将台北和单单拥有夜店的都市区别开来。
这里是书店,也是商城、图书馆和咖啡店。台湾人的一个可爱之处就是,即使在商言商,骨子里的文化味也是根深蒂固的,并且文化和商业往往相得益彰。
独特的气质,耐读的精品,让急匆匆的脚步瞬间放松,人开始轻声细语,似乎时间也变慢下来,犹如徜徉在梦的时空里,诚品的悦读邀请散发着一种不可抵挡的诱惑力。阅读,是我们不能罢免的权利。单单一句口号,就说到了读书人的心坎里。甚至有当地朋友笑言,作为文化人,你不在家就是在诚品书店;如果不在书店,那一定是在前往诚品的路上。
识得个中三味后,或许你就对在全台湾拥有50余家分店、年营业额20亿元新台币、年客流量9000万人次的“书店神话”不再惊奇,对“阅读与生活的博物馆”等别号会心一笑。昔日逛过的大部分书店,也渐渐在脑海里散成了浮云。
对了,诚品信义店还有一点不能不提,那就是巨大的简体字书库。这些书籍多是从中国大陆各出版社购进的,大部分直接照原人民币定价乘4得出新台币售价,按台北文化消费来说实在是物美价廉。我不禁嫉妒地想,什么时候能在大陆购买到平价的台版书呢?
说不好还真有戏。媒体报道,诚品已经决定要在大陆开设分店了,除了敲定的苏州和南京,还有传说中的深圳、上海和北京。
或许某一天凌晨3时,诚品书店里,瞌睡中的你从书本中猛一抬头,那一刹那突然分不清,此刻究竟是身在台北还是北京。
[责任编辑:石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