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签了,“三通”通了,协商机制重启,大陆赴台游客超过百万人次……两年多来两岸关系飞越关山,取得突破性进展。下一步,两岸关系还有哪些事情要做?推动的方向在哪里?在近日召开的“北京台研论坛”上,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给出各自的思考与答案。
一场“北京台研论坛”,凝聚两岸数十位学者的思考与心得。
台湾夏潮基金会执行长毛铸伦说,两岸关系沿着先易后难、先经后政的思路发展,但在由易到难、由经到政的路途中,两岸政治、军事对话的挑战无法回避。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教授王晓波说,在20年“李扁时代”“去中国化”教育下的台湾新一代已经成长起来,这一点不能忽视,如何还他们一个符合历史事实的民族观至关重要。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嘉树说,两岸结构性的矛盾仍未解决,岛内阻碍两岸关系发展的“台独”势力仍然存在,摆在两岸间的大题目仍然很多,正在等待答案和实践。
签了ECFA并非完事大吉
浦东台湾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盛九元在讨论会上提出,商签ECFA只是第一步,因为两岸间的经济合作协议有特殊性,那就是在政治矛盾尚未解决的情况下经济先行一步,可以说先天条件并不好,这个协议能否顺利执行发展,归根到底还要取决于两岸的政治互信。一个协议不能包办经济中所有复杂的问题,但ECFA最大的意义在于,依据这个共识,在碰到具体问题时,可以参照这个协商模式,分阶段逐步推进协商,充实具体内容,解决争端,使协议发挥更大的效应。
[责任编辑:石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