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上午,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台湾少数民族教授协会理事长蔡中涵主持发言。(中国台湾网 徐丽华 摄)
中国台湾网12月23日北京消息 23日上午,全国台联主办的“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进入自由发言阶段,两岸专家学者争相发言,精彩观点不断碰撞。
研讨会上,台湾方面专家、台北县文化教育协会理事宋神财以《台湾原住民祖小学教师培育政策之历史变迁》为题,结合台湾少数民族小学师资培育政策的施行,探讨少数民族小学师资培育过程的脉动所呈现出的各种结果。宋神财理事表示,为了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小学师资的历史变迁情况,他“花费3年时间在台湾跑了22圈”。宋理事还特意讲述了台湾“二·二八事件”时少数民族对于大陆校长的惊险救助过程。
台东大学南岛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蔡志伟从今年8月份参与台中灾后重建,研讨会上,他表达了对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与灾后重建条例冲突的忧虑。蔡志伟教授在发言中分析了民族部落和现代社区的区别,提出“百年部落”概念,并希望现代社会的人们“一方面要让大山休息,一方面要让大山不孤独”。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娜从“出草”这种台湾少数民族习俗为引子,探讨了原始习俗与文学的关系。她提出少数民族研究者应当把学术研究与人文关怀统一起来,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认同。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法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李鸣在发言中论述了民族制度习惯法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热切表达了加强两岸交流的愿望,并表示大陆有丰富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资料可供台湾的专家学家使用,只有多交流才能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台湾少数民族教授协会理事长蔡中涵主持研讨会,他希望两岸少数民族交流活动能够常态化、多样化;希望两岸专家学者今后继续加强交流,深入思考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和保护问题。蔡中涵先生风趣的说“我们很愿意被你们研究”。
台东大学南岛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蔡志伟在研讨会上发言(中国台湾网 徐丽华 摄)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法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李鸣在研讨会上发言(中国台湾网 徐丽华 摄)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台港澳文学与文化研究室副研究员李娜发言(中国台湾网 徐丽华 摄)
[责任编辑:徐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