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台湾网梅州10月30日消息(记者 陈黎琴)10月底的梅州梅县依然艳阳高照、生机勃勃,30日上午好客的客家人迎来两岸媒体“重走客家迁台路”联合报道团,这里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客都”,也是联合报道团“重走客家迁台路”上的第三站。报道团在梅县参访了千年古刹——灵光寺、旅游宝地——雁南飞茶田度假村、巨型围龙屋——仁厚温公祠及中国客家博物馆等地。
车行在蕉岭前往梅州的路上,富有梅州客家文化特色的民居建筑逐渐跃入眼帘,白色的墙黛青色的瓦片屋顶、屋前有一个半圆形的池塘。梅州是千年客都,是历史上客家民系的最终形成地、聚居地和繁衍地,从这里走出去的客家人超过360万,足迹遍布全世界各地。
被誉为“世界一绝”的梅县民居丙村仁厚温公祠。(你好台湾网 陈黎琴 摄)
温公祠外景(你好台湾网 陈黎琴 摄)
梅县在发展现代化的同时,依然还保存着浓郁的客家传统民俗:老人小孩几乎人人会讲客家话,古老的围龙屋依然有人居住,客家人传统生活用品依然还在使用。报道团中喜欢唱山歌的客家媒体朋友在前往千年古刹灵光寺的路上,兴奋地发现了在其它地方少见的客家平板。
客家平板是客家山歌演唱中十分常见的伴奏器具,材质造型与天津快板十分相似,演奏起来也十分简单。客家平板几乎是所有客家人的共同记忆,很多客家人童年时都听过客家平板山歌、唱过客家棚头(即客家童谣,可以边打平板边唱)。
台湾宝岛广播电台主持人罗婉莹现场即兴创作、演唱客家平板山歌。(你好台湾网 陈黎琴 摄)
台湾媒体成员“合奏”客家平板山歌。(你好台湾网 陈黎琴 摄)
相似的童年回忆,引起了报道团成员的集体共鸣。一眨眼功夫,几乎人手一个客家平板,平板的演奏声此起彼伏。台湾宝岛广播电台主持人罗婉莹现场即兴创作,边打平板边演唱了一首客家平板山歌。台湾大汉之声广播电台主持人张吟旖唱起了小时候阿公教的客家棚头(即客家童谣)。台湾记者吴良惠在一旁跟着轻轻和。朗朗上口的内容、简朴明了的节奏,仿佛时光倒转,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那个温馨的家园。
许多台湾媒体成员一口气买下四、五个平板,想要带回台湾送朋友留念。台湾新客家广播电台主持人张美凤一口气买了4个平板,她说,在台湾客家平板卖得很贵,而且只有在少数几家专门的器乐店才能买到,机会难得,多带几个回台湾送朋友,一起重温美好时光。
温公祠内的“百龄”苏铁,至今已有450年历史。(你好台湾网 陈黎琴 摄)
温公祠内居住的长者接受两岸媒体采访。(你好台湾网 陈黎琴 摄)
巨型围龙屋“仁厚温公祠”,是梅州客家民居的代表作品,见证了客家人的历史。这座巨型围龙屋有390多间房,距今已近500年历史,是一座罕见的客家古民居。温家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至今已分别出了11个分祠。
报道团(部分成员)在黄遵宪故居前合影。(你好台湾网 陈黎琴 摄)
台湾新客家广播电台主持人张美凤对客家博物馆竖起大拇指。(你好台湾网 陈黎琴 摄)
中国客家博物馆内的客家民俗展示(你好台湾网 陈黎琴 摄)
随后,报道团又前往中国客家博物馆,参观了黄遵宪故居、客家博物馆,晚上游梅江夜景,感受现代梅县的魅力。30日,报道团将出发前往被誉为“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的梅州大埔县。
[责任编辑:宿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