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称您是‘山寨版’的蒋经国,您怎么看?”台湾记者的一句话,差点让马英九笑喷。长时间观察台湾资讯的人会发现,随着两岸交流的日益热络,近来大陆、台湾的时髦用语越来越趋同。如“山寨”、“雷人”、“囧”等词汇,都被高频率地运用。
正如岛内评论家南方朔在《语言是我们的居所》一文中所说:“语言是桥,也是历史记忆的仓库,我们的文化习惯和思惟逻辑都以一种不明言的方式沉淀在其中,因而也就保障了最低限度沟通理解的可能。”分析人士认为,过去两岸交流的重点都在经贸上,而文化交流是未来的大趋势,文化认同是联系两岸同胞的重要纽带。
“山寨”一词风靡两岸
据台湾《光华杂志》报道,台湾民众对大陆网友票选、排名前三位的流行语一点都不陌生。如排名第一的“山寨”一词,因台媒反复报道台商参与生产大陆“山寨手机”,而被岛内熟知并流行开来。另外,排名第二的“雷”字,也同样被台湾民众认可,网络上的年轻人经常用它来表示非常震惊或惊吓。排名第三的“囧”更不用说,两岸网友的MSN签名都非常青睐它。
两岸年轻人走“走音、变调”路线的通用词汇还有:粉(很)、偶(我)、素(是)、企(去)、粗(吃)、童鞋(同学)等等。让大陆网友可能想不到的是,《光华杂志》甚至称大陆网络新词“打酱油”,在台湾都有人知道,对此的解释是“举凡与己无关、懒得搭理的话题,都以‘打酱油’敷衍之”。
另外,香港流行文化中的“潮语”也被两岸拿来共用。像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制造的“小强”(蟑螂),《九品芝麻官》中的“乡民”(爱凑热闹、跟着群众起哄的人),在两岸都有认同度。还有“滴汗”(无奈、无话可说、尴尬、不知所措等)、“神级”(在线游戏用语,指无人能及的境界)等,台湾的网络族群也都不陌生。
流行语是青少年发展与认同的次文化,据调查,这些流行语在岛内使用率最高的是初、高中男生。
宽容对待流行文化
流行语是一种广为流传的通俗语言,具有沟通性与感染力。对于它的风行,岛内曾出现过不同的声音,有学者认为影响了文化的正统性,对年轻人使用的“火星文”忧心不已,但如今舆论的态度似乎越来越开放。
被称为“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的岛内作家余光中,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他说自己也会选择性地用“粉丝”(fans)、“high”等流行语。余光中认为,流行语就像胡椒,适可而止可以加味,但撒太多会吃不下去。
岛内知名作家张大春也认为,年轻人尝试用新鲜的语言来标榜自己和上一代的不同,无可厚非,不必大惊小怪。他在《何必拯救火星文?》中揭露,自己在初中时与同学也会自创语言,他们以化学元素“珐”来表示过度活泼、调皮之极,如:“你也太‘珐’了一点吧?”张大春认为,流行用语一点儿都不可怕,它只是会被下一代的新语言驱逐而已。
最近“杀很大”一词随“杀online”在线游戏广告席卷全台,意指“过了头”,现在被无限扩张地套用在任何事物上,如“输很大”、“拗很大”……电视谈话节目中讨论两性主题时,“炒饭”已经称为男女鱼水之欢的特定代名词,“炒饭”在台湾多了另一层“食色性也”的含意。随着香港媒体进驻台湾,港式国语也成为消遣模仿的对象。如台湾综艺节目《全民大闷锅》,就模仿了香港壹传媒负责人黎智英的“真是佛心来的!”(真是太善心了)。(吴灿)
[责任编辑:高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