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设计师亲手奠定厦门特区发展基础
1984年2月7日,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厦门经济特区时留下“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的题词。在他的直接推动下,厦门经济特区从湖里2.5平方公里扩大到厦门全岛131平方公里,发展壮大的基础就此奠定。
24年过去了,小平同志当年在厦门万石植物园亲手栽种的大叶樟已然长成参天大树。它见证了厦门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发生的历史巨变。
1980年厦门特区成立时,工农业总产值仅11亿元,财政总收入1.93亿元,外贸进出口仅1.41亿美元。到2007年,厦门特区生产总值升至1375.3亿元,年均递增18%;工业总产值升至2736.1亿元,年均递增24%;财政总收入升至348.6亿元,年均递增21.3%。常住人口人均生产总值约7398美元,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前列。
以“杀开一条血路”的勇气推进改革
厦门特区率先在多个领域进行改革探索,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在全国第一个利用外资修建机场,组建第一家地方航空公司;成立首家中外合资银行和首批合伙律师事务所;最早取消专业化行政管理机构、最早进行利改税的试点工作、最早取消计划供应;率先实行土地有偿转让和商业用地、政府采购等公开招投标制度,等等,为国家改革开放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为解决资金难题,通过发行债券确保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进展;为克服用地矛盾、优化产业布局,创造性地实施了“飞地工业”模式;为突破征地拆迁困局和寻求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出路,创造性地实施“金包银工程”。这些因地制宜解决发展难题的有效举措对厦门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厦台经贸合作和交流与时俱进
厦门大力拓展厦台经贸合作与交流,已经成为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的聚集地,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台资30.31亿美元。厦门已成为重要的对台贸易口岸。台湾是厦门的第五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七大出口市场。据厦门海关统计,2007年厦门对台进出口总额为29.31亿美元,在东南沿海城市名列前茅。自1987年底台湾当局开放台胞赴大陆探亲以来,累计进出厦门口岸的台胞已达600多万人次,约占同期前来大陆台胞总数的12.8%。自2001年开通厦金客运直航以来,累计运载旅客183.7万人次。
如今,“台湾元素”在厦门人的生活中已不可或缺,到“向阳坊”买早点、去“康康柳丁”歌厅唱歌、在“我家咖啡”谈生意……厦门人在不经意中发现自己的生活已是“台味十足”!
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34岁的谢晓辉一家三口最近如愿以偿地搬进了政府提供的保障性租赁房。厦门市政府将陆续投入约120亿元用于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在2010年以前建成约3.8万套,解决所有低中收入人群的住房困难。厦门还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体制不断完善。
厦门注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城市环境综合质量考核中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联合国人居奖”。(记者 蒋升阳)
[责任编辑: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