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演员应宁台湾授业:不能让曲艺在台湾断了
相声演员应宁在台上表演。(应宁供图)
中国台湾网11月9日讯 (记者 朱炼)“我请您吃饭,请您吃南北大菜、满汉全席,我请您吃四干四鲜四蜜饯四冷荤三甜碗四点心。”这是有着“青年相声活宝”之称的相声演员应宁在北京的舞台上表演新作品《如何是好》。“春至河开,绿柳时来,梨花放蕊,桃杏花开,遍地萌芽土内埋。注意句尾的开、来、埋,是怀来辙……”这是应宁作为教师在台湾给学习曲艺的孩子们讲授辙韵的知识。
近一年来,应宁和天津市曲艺团青年三弦演奏家郑力文、青年相声演员崔骏,频繁往来于北京和台湾,在演员和教师的身份上来回转换,目的只为在宝岛传道授业解惑,给台湾青少年播下一颗曲艺的种子。
缘起:亲戚般的感受
整件事的缘起,要从2011年应宁首次赴台演出说起。“第一次到台湾就感觉像去亲戚家一样,这个亲戚好长时间不走动了,这次来了,感觉特别亲切。”从那之后,应宁就暗暗许下每年都在台湾演出一次的心愿。
之后应宁如愿每年都去台湾演出,他逐渐发现相声艺术在台湾其实还是受欢迎的,但爱听的多、好学的会教的少,尤其是师资力量薄弱更为突出,“找机会在台湾推广民族艺术”的想法便在心中萌发。
2015年8月,北京市曲艺家协会举办青少年曲艺大赛,台湾“天桥说唱艺术团”的张祖望老师带着台湾学生前来参赛。看到大陆学生的表演,不论是台词、语气、动作、神态都那么精准专业,心中再也按奈不住的张祖望,便向应宁发出邀请,请他去台湾教学。早有所想的应宁一口答应,“我不止是一个人去,还会叫上我的好朋友一起去”。
经过几个月的筹备,今年1月第一次课程在岛内开课。虽然上课地点在新竹,但台北、台中、高雄,甚至花莲的学生都赶去听课,三、四十位学生,大的11、12岁,小的才6岁,孩子们上课时家长也认真听、录。这样的热情感动着应宁和另外两位老师。如今,应宁、郑力文、崔骏的义务教学班每年在岛内分别于1月、4月、8月、11月面对面授课4次。此外,他们还通过微信、电子邮件等方式远程教学互动。
现状:学生会字正腔圆地唱岔曲了
他们在岛内的教学内容,除了相声还有北方曲艺演唱。应宁说:“所有小朋友既要学相声又要学鼓曲,我自己小时候老师就是这样要求的。”
“去的时候,我扛着弦子拿着板,因为北方的曲艺离他们很遥远,得让他们先从认识乐器道具开始学起。”在孩子们看来,这些敲敲打打非常新鲜的乐器道具,应宁告诉他们,这都是辅助演唱时必要的。
他还用做游戏的方式教相声,比如用身体比划出字,让孩子们猜,孩子们记住了,就学到了一段相声。“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不需要背稿,在玩的过程中把相声学了。”应宁说,学曲艺就要学辙韵、掌握文字、讲普通话,这也是语文教学;孩子们不仅要掌握曲艺技巧,还要有语言文字基础,而这些知识在学校的课堂上是学不到的。
郑力文老师主讲鼓曲课,在她的课里,普通话的掌握是最大难点。台湾孩子说普通话都有“台湾腔”,而鼓曲艺术对字的发音要求特别高。一句“受享清闲”里的“闲”字就能让郑力文重复纠正无数遍。“台湾孩子在发‘闲’这个音时,习惯读第一声,读的时候纠正了,记住了,唱的时候又忘了,我只能不断地纠正,不断地强化,重复无数遍,学生才能真正改过来”。
经过几个月的培训,如今这些台湾学生学业大有精进。今年8月,在福州举办的全国少儿曲艺展演上,台湾小朋友庄闳皓演唱的岔曲《风雨归舟》就博得满堂喝彩。字正腔圆的标准发音让在场编导直问“这真的是台湾孩子吗?”之后在北京青少年曲艺大赛中,庄闳皓所表演的岔曲还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前些日了,日本一个访问团访问新竹时,应宁的两位学生林宇帆、庄闳皓被新竹市长特邀为外国客人表演相声《八扇屏》,大段的贯口惊呆了现场所有观众。
孩子学的多了,学的好了,家长想法也变了。庄闳皓的妈妈就向郑力文老师说:“希望孩子大点了能到北京去跟老师系统地学习曲艺。”吴律宽的妈妈表示想让孩子向郑老师学习三弦演奏……
坚持:源于学生和家长的真诚
随着教学课时增加,学生们演出的机会增多,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了应宁他们的教学班。应宁有心增加师资,但却不好意思向同行“求救”,因为他们不仅是在义务教学,且教学任务非常繁重。
有人不解,为什么这样的苦差他们还一直在做。应宁和郑力文直言:“因为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家长给的感动。”他们说,每次去台湾授课,孩子们连10分钟的课间休息都不放过,抓紧时间练习,生怕少一个向老师当面请教的机会。家长们觉得老师辛苦,就各种变着花样、比赛式“炮轰”老师的味蕾。应宁说,有学生家长搬来茶海,“今天喝的东方美人茶,明天喝的是乌龙茶,后天还有养颜茶”,旁边还用心备上凤梨酥当茶点;这还没吃完,“一定得尝尝,这是我用白薯亲手炸的甜品”,另一家长又把新鲜的水果奉上了;更绝的是,有家长带了电磁炉现场煎台湾美食乌鱼子,煎好后不停地招呼老师“您一定得吃这个,《舌尖上的中国》都有介绍噢”……
在回北京的前一天,学生齐刷刷带给老师们地“伴手礼”让他们“发愁”了。“我的天嘞”,这是应宁看到这些伴手礼的第一反映,“里边有一个全班同学签名的茶叶盒,我到现在都一直保存着,让我感动,太难忘了。”
应宁和郑力文说,虽然他们平时的演出任务繁重,但是这样的热情足够“俘虏”人心,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挤出时间去台湾教学。
初心:不能让曲艺在台湾断了
在应宁的微信朋友圈有一则他们赴台教学的报道,他转载时写了一句“不忘初心”。“最大的初衷就是替祖师爷传道。让更多的人了解曲艺艺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应宁如是说。
应宁说,现在台湾最年轻的职业曲艺演员已经50多岁,我们现在在台湾播种曲艺种子,让他们慢慢成长,“不能让曲艺在台湾断了啊!”中国曲艺曲种400多个,在台湾戏曲曲艺艺术也曾繁盛过,京剧、豫剧、粤剧、京韵大鼓、梅花大鼓都有,可现在都处于低迷萎缩的状态,让我们这些青年文艺工作者有点受不了。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血脉相连、文化同源!让曲艺在台湾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就是我们的初心。
除了这个初心,应宁也希望借助在台湾青少年中推广曲艺,让更多台湾朋友了解祖国大陆。他说,现在很多台湾同胞不解了传统文化,也不了解大陆现状。今年8月,台湾的学生到福州参加全国少儿曲艺展演时,家长问了一句“大陆蚊虫多吗?”郑力文在从新竹到台中去的车上,司机指着道路两边的霓虹灯广告灯箱问她:“你们看看,多漂亮,你们那没有吧?”这都让他们哭笑不得。
应宁期盼着,“希望孩子们通过学习曲艺,有更多的机会到大陆走走,看看祖国大好河山,加强联络、加快了解、加深感情!”(完)
天津市曲艺团青年三弦演奏家郑力文与台湾学生一起登台表演。(应宁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