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园

时间:2011-08-29 16:47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成吉思汗陵,坐落于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镇,距鄂尔多斯市政府所在地康巴什新区27公里,以优美的草原环境,神秘的人文景观显示着草原帝王陵的雄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全国百家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首批国家 AAAA级旅游景区。成吉思汗祭祀,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吉思汗陵旅游区是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鄂尔多斯这个名称,来源于成吉思汗的宫帐——鄂尔多。成吉思汗为鄂尔多斯不仅留下灿烂的文化,而且将美丽动听的真实故事与自己的鄂尔多(宫帐)一起留在了这里……

  成吉思汗陵史称八白室,由守陵部落达尔扈特八百年来世代守护、祭祀成吉思汗陵寝,这里的长明灯八百年来从未熄灭过。成吉思汗陵保留的古老神秘的成吉思汗祭奠具有唯一性,完整地继承和保留了十三世纪蒙古王朝时期神秘的祭祀文化和独特的宫廷文化。 

  大殿高26米,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上部为一大两小蒙古包式造型的殿顶,上面镶嵌着蓝、黄两色琉璃瓦,组成传统的云勾浪纹图案。飞檐高耸,翘角凌空,朱红色的大门和宽大的窗棂、殿前的汉白玉雕栏、沉稳的花岗岩基座,把大殿衬托得气势恢弘,庄严肃穆。整个大殿由前殿、后殿、东西殿、东西走廊组成。前殿安放着高达5米的成吉思汗塑像,后殿正面陈列着三顶黄缎蒙古包,其中安放着成吉思汗和三位夫人的灵柩。东殿安放着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及其夫人的灵柩,西殿供奉着成吉思汗的战刀、马鞍及祭祀奶桶。 

   壁画各殿和两廊内墙上均绘有壁画。西走廊壁画描绘了成吉思汗的毕生功勋和当时蒙古族的社会情况、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等,东走廊壁画反映了忽必烈统一中国后蒙元帝国工、农、商、航海等各方面的盛况,臣民与朝廷的关系,以及与邻国的通商往来。

  神马 在陵区,还奉养着据说是成吉思汗的两匹爱骑的后代——两匹白色神马,它格外地受到蒙古人的尊崇。相传,它的祖先受过成吉思汗的禅封,是天神霍尔穆斯德神骏萨尔勒的化身。这里的牧民把它作为偶像供奉着。神马从成吉思汗时代到现在代代相传,从未间断。当老白马死去时,要挑选新的白马来代替,挑选的标准是:眼睛乌亮,蹄子漆黑,全身毛色纯白,不能有一绺杂毛,还要带一点粉白、闪光,通体不能有伤痕疮疤。             

  祭奠 成吉思汗于1227年病逝至今700多年来,对他的祭奠活动在草原上一代接一代地始终进行着。据记载,成吉思汗的各种祭奠活动每年要进行30多次,这些祭奠都有不同的时间、方式和祭品。过去,由于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所限,加之由于成吉思汗陵是经常流动的,所以,祭奠活动因地制宜分散在各地进行。1955年,当地政府征得守陵的达尔扈特人和蒙汉同胞的同意,将分散在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各旗的成吉思汗画像、苏鲁德、宝剑、马鞍等物集中到成吉思汗陵所在地,并把各种祭奠活动适当集中,分别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一、五月十五、八月十二和十月初三,为一年的四次大祭。

  每到祭祀之时,众多的拜谒者怀着虔诚的心情,不辞千里跋涉而来,站在这位传奇人物高大雕像前,献上哈达、炼烛、香炷、整羊、牛羊奶、酥油、马奶酒等最圣洁的祭品。祭奠由达尔扈特入主持进行。主要的仪式有:绕“金柱”(蒙古语称“阿拉腾嘎都苏”)、洒奶、绕神马;绕柱、绕马结束后,即开始献酒。献酒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同时伴有朗诵祝词。献酒毕,进殿跪于祭案前,再献哈达、献灯、献羊、献香(念祝词)。整个祭奠过程共需两小时左右。

  关于成吉思汗葬地的传说 七百多年前,成吉思汗率军远征西夏途经鄂尔多斯高原,目睹这里水草丰美,花鹿出没,心里特别高兴,陶醉之际,失手将马鞭掉在了地上。部将刚要拾起马鞭,却被成吉思汗制止了,并即兴吟诗一首:“梅花幼鹿栖息之所,戴胜鸟儿孵化之乡,衰亡之朝复兴之地,白发吾翁安息之邦。”成吉思汗死后,人们就遵嘱将他葬在这里。

  成吉思汗行宫位于陵园东南角约l公里处。由直径18米、高13米的金顶大帐、侧殿、高8米的选汗台、射猎场、赛马场、3辆车轮高2米的巨大战车等组成。在这里,游人既可欣赏蒙古民族的历史文化,又可领略草原风情。

  目前,成吉思汗旅游区正在按“三区、两道、八景”的规划格局进行建设,部分项目已经完工。其中“三区”为文物保护观光旅游区、生态恢复保护区和视觉景观控制区,“两道”为成吉思汗大道和风景道,“八景”为游客活动中心、游客教育中心、灵宫观光旅游区、那达慕马术活动中心、达尔扈特民俗村、热气球俱乐部、神泉风景区。 

  苏鲁德 形似黑纛,状如长矛,是蒙古汗国时期军队的象征和勇猛无畏的战神标志。传说,一次成吉思汗在土拉河战败后,祈求“长生天”保佑。突然,一只又黑又大的神矛——苏鲁德从天而降,落入他手中,成为他日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兵器。   

编辑:陈宁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