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平:沪台合作结硕果 互惠双赢聚亲情
时间:2012-11-05 14:07 来源:中国台湾网
<style type="text/css">
</style>
<p align="center"><img style="border-top-width: 0px; border-left-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right-width: 0px" alt src="./W020121108392159344838.jpg" OLDSRC="W020121108392159344838.jpg" /></p>
<p align="center"><font face="楷体_GB2312">上海副市长姜平(前右)访台慰问义工。(图片来源:上海市台办)</font></p>
<p> 中国台湾网11月5日上海消息 党的十七大以来,上海市紧紧抓住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的机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对台工作方针,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务实开展对台合作交流,努力开创沪台两地大交流、大合作的新局面,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尤其是2010年世博会的举行,更让上海与台湾的合作迎来了新的契机,为沪台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br />
<br />
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中国台湾网记者专访了上海市副市长姜平,畅谈近五年上海对台工作的成果,对未来沪台两地的交流前景进行了展望。 <br />
<br />
记者:近年来,台湾同胞在上海投资、兴业、求学、生活十分红火,形成了一股“上海热”,这其中沪台经贸合作的良性发展尤为引人瞩目,请您介绍一下这种局面形成的原因。 <br />
<br />
姜平:2008年以来,在沪台两地同胞和各有关方面共同努力下,上海日益成为大陆台商台胞最为集聚、交流最为频繁的热点地区之一,经贸合作先行先试、互惠双赢,城际交流充满生机、成果丰硕。 <br />
<br />
上海围绕“四个中心”建设服务,促进沪台经济共同发展,不断深化对台经贸合作,努力提升合作规模、质量,进一步巩固两地互惠双赢的经贸合作良性发展格局,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br />
<br />
一、积极促进台资企业健康发展。五年来,上海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沪台经贸合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促进台资企业发展的若干举措》等一系列帮扶政策,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走访台资企业近4000家次,真诚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同时,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积极引导、帮助企业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在台资重点产业领域取得显著成效。笔记本电脑代工生产基地如广达、英业达等企业,常年位居上海外贸企业出口前列,目前正加紧发展云计算服务器等高端产品线;台积电、日月光等半导体企业已占大陆同行业产值近1/4,并加速向产业链高端转移,日月光近期还将在沪新建先进的封装测试生产线;旺旺等传统食品制造企业也已向集团化、规模化、多元化方向转型。此外,第一家台资独资旅行社——雄狮旅行社、第一家台资独资医院——禾新医院先后落户上海,显示出沪台经贸合作向更多服务业领域拓展的良好势头。 <br />
<br />
二、积极扶持台资企业在沪设立总部及研发中心。目前,台资企业在上海设立的总部、研发中心和地区性投资公司已达50家,富士康、台达等知名企业在沪设立了总部,宏达电等在沪设立了研发中心,震旦等众多企业也积极参与陆家嘴金融区、世博园区、虹桥商务区等重点区域的发展。 <br />
<br />
三、积极促进台资企业品牌发展。目前,在14家获得大陆“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台资企业中,有6家总部设在上海;中达电通、富味乡等企业获得了“中国名牌产品”、“上海著名商标”、“上海名牌产品”等称号。此外,太平洋百货、大润发等企业也凭借成功的商业模式和良好的品牌效应获得快速发展。 <br />
<br />
四、积极吸引台湾金融机构在沪集聚。借助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两岸签署金融MOU的机遇,上海大力提升沪台金融合作水平,不断取得新突破。目前,在上海运营的台资金融机构达32家,占大陆台资金融机构总数的50%以上,大大促进了上海金融业发展;5家台资银行、1家沪台合资银行在沪设立营业机构,位居大陆各省区市首位;人民币与新台币双向兑换业务于2010年6月率先在上海试点;配合《海峡两岸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的签署,台湾银行上海分行被台湾当局指定为大陆地区新台币清算行。 <br />
<br />
五、积极推动台资企业上市。上海对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进行资本市场融资给予有力支持,环旭电子等3家企业成功登陆大陆A股市场,中鼎电子在深圳创业板上市,津味餐饮等3家企业成功返台上市,克莉斯汀在香港挂牌上市。 <br />
<br />
记者:上海在加强沪台交流合作方面,有哪些举措和成效? <br />
<br />
姜平:上海积极搭建平台、拓展领域,推动沪台交流合作向纵深发展,形成了两地交流领域广泛、人员往来频繁的良好局面。2008年以来,上海赴台交流项目达10379项,台湾来沪交流项目3490项;上海居民赴台约35万人次,上海入境台胞335万人次。同时,我们注重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深耕重点领域,推动两地交流合作朝着机制化、品牌化、精细化方向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br />
<br />
上海与台北城市交流机制不断发展。与台北市联手积极推进“上海-台北城市论坛”这一重点交流平台的建设,努力开创领域广泛、内容丰富、情感交融的两岸城市交流典范。2010年4月,韩正市长应台北市长郝龙斌邀请,率上海市政府代表团赴台参加论坛及其系列活动,加深了两城市民众间的情谊。此后,论坛轮流在上海、台北两城相继举办,走上了机制化轨道。依托论坛平台,两市先后签署了11项交流合作备忘录和28项经贸交流合作协议,两城市间的多层次、多角度、多领域交流步入佳境。 <br />
<br />
世博会“上海热”效应持续释放。以2010年世博会举办为契机,上海成功营造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最受欢迎”的两岸交流平台——台湾各界人士及民众140万人次来沪参观世博会,台湾馆、台北案例馆、震旦企业馆“三馆齐发”,构成世博园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11年,世博会中国馆“镇馆之宝”电子动态版《清明上河图》赴台北、台中、高雄巡展,广受台湾民众欢迎,共吸引189万人次观众参观。台北花博会期间,上海以“海韵园”参展,接待游客285万人次,占花博会接待游客总数的三分之一。展会结束后,“海韵园”作为两市友好的象征让渡给台北市政府,在台湾各界与民众中传为美谈。 <br />
<br />
上海台北双向对飞形成“沪台一日生活圈”。2010年6月14日,上海虹桥机场与台北松山机场正式实现双向对飞直航,形成了便捷的“沪台一日生活圈”,为台商、台胞往来上海提供了更多的便利。目前,每周往来上海与台湾的航班达176班次。 <br />
<br />
沪台各领域交流合作亮点纷呈。“上海戏曲季”赴台巡演、“沪台新闻界论坛”、“海峡两岸医务合作研讨会”、“上海海峡杯书法大展”、“舞动青春、唱响未来”沪台学生才艺交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研讨会”、“沪台民间论坛”等品牌活动成功举办,涵盖文化、艺术、教育、新闻、医疗、学术等众多领域,使沪台交流合作更趋专业化、系列化、纵深化。 <br />
<br />
记者: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上海将如何开拓创新、进一步扩大与台湾各领域的交流合作? <br />
<br />
姜平:当前,两岸关系正在不断开创和平发展的新局面。展望下阶段的对台工作,上海将紧紧抓住机遇,从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出发,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密切沪台全方位、宽领域、大格局的交流合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br />
<br />
首先,进一步巩固基础,发挥优势,实现沪台交流合作新跨越。根植于大陆经济、社会、文化蓬勃发展的坚实基础,进一步完善合作平台、加强特色服务、营造良好氛围,深挖潜力、开拓创新,推进沪台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跨越。不断完善跨部门、多层次的网络化协作机制,强化工作合力,发挥沪台交流平台优势、合作品牌优势和上海城市综合资源优势,为做好台胞台商服务、各领域合作交流等工作提供保障。 <br />
<br />
其次,进一步加强扶持,突出重点,促进沪台经贸合作良性互动。继续加大工作力度,认真落实促进沪台经贸合作的各项政策措施,一如既往为台商倾情服务,帮助台资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大力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品牌建设、总部发展和产业升级,积极扶持惠利台湾农渔民的入岛采购项目和沪台农渔业技术合作项目。同时,切实加强对台资企业和台胞权益的保障。 <br />
<br />
第三,进一步开拓创新,乘势而上,促进两岸同胞情感交融和对中华文化认同。注重统筹运用好长久以来两地交流交往积累的充沛资源,巩固机制、延续品牌、增强实效,努力保持和发展当前沪台交流的良好态势。不断适应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和沪台各领域交流合作向深层次迈进的新要求,从两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开拓新思路、谋划新举措、探索新载体,以中华文化为纽带,积极推进沪台交流合作,进一步增进两地民众的感情,为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不懈努力。 (中国台湾网、上海市台办联合报道) </p>
编辑:郭庆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