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我是真正的南京大萝卜”

时间:2011-10-08 18:04   来源:南京日报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为怀念家乡南京所作的这首《乡愁》,几乎人人都会吟诵。当83岁的他当选第二届南京“文化名人”时,南京作曲家晁岱健为《乡愁》谱了曲,并在颁奖晚会上表演朗诵,听得余光中老泪纵横。

  “我是南京人,我是真正的南京大萝卜!”余光中说,他不但出生于南京,也在南京接受了教育,秣陵路小学、第五中学和南京大学都留下了他的成长足迹。作为土生土长的南京人,这次能获得南京“文化名人”荣誉,是母亲城对他的厚爱和肯定。“我希望能常回来看看。我希望我的《乡愁》能够早日加上第五段:未来啊,乡愁是一段长长的桥,你来这头,我上那头。我坚信,只要文化有交流,只要两岸同胞认同中华文化,那么是不会分离得太久的。因为文化血脉是无法分割的。”余光中说。

  除了诗人这个头衔之外,余光中其实还是非常著名的翻译家,他在大学里学的就是外语。

  “学英文是一件好事,但千万不要荒废了中文。其实世界上的语言到了现代,交流很频繁。现在又有所谓的全球化现象,所以没有一个国家的语言能保持百分之百的本土化,一定要吸收外来语言的精粹。英文本身也吸收了许多外语,包括中文。”他说,现在有一个不好的趋势是很多中文西化了,有的人忘记了中文原本很强的表达能力,用冗长、罗嗦、西化的语法表达思想。“有一次我出一个题目要学生翻译,一个医生对小孩说:Don't cough more than you can help——不要拼命咳。有人怎么翻译呢?‘不要咳起嗽来比你能咳的咳得更多’。”

  在余光中的经验里,读文言文和古诗,对写作会很有帮助。“文言文的简练、对仗、铿锵能给我很多灵感。我给自己定下的规矩就是:白(白话文)以为常,文(文言)以应变,俚(俚语)以求真,西(英文)以求新。一个作家掌握的‘语言筹码’越多,文字就越有弹性、越立体。” (记者 邢虹)

编辑:郭庆娜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