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花映红军山情满赤水河(红色旅游遵义)
寒露甫过,路旁的法国梧桐披上了点点黄斑。湘江汩汩穿城而去,红军山静默不语。遵义宁谧闲适的山居生活,让市民缓了心情,游客懒了脚步。红色的往昔不饰铺排夸张,化作入夜的微风细雨,将人们心底浸润成缅怀的回廊。
遵义会议会址
缅怀英灵见证繁荣
踏上子尹路光滑的青石板,在老城探访遵义会议会址。高楼环伺之下,一座青瓦灰砖砌就的二层小楼格外惹眼。迎门而立,“遵义会议会址”黑底阴刻贴金木匾映入眼帘。
这幢砖木结构的小楼原是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修于上世纪30年代初。在红军长征西进贵州攻占遵义后,这里便成为红军司令部的驻地。1935年1月15至17日,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中共中央在此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实际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会议在楼上27平方米的小厅举行,20把藤椅簇拥正中一张板栗色长形方桌,可以想见,当年开会时激烈紧张的论争氛围。颇为遗憾的是,由于当时并无会议纪要,20位参会人员,具体人员名单,是新中国成立后根据陈云、杨尚昆、李卓然等当事人的记忆及相关资料考证得知的,但他们具体的座次已无从知晓。房间东壁上一只老式挂钟早已停止了摆动,仿佛时针还停驻在彼刻。
遵义会议纪念馆馆长陈松说,遵义会议本身亦是党贯彻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原则的典范。会议集纳众议否定了当时最高负责人博古的报告。而多位领导人居室的布置则留存为可触可感的细节。一楼彭德怀和杨尚昆同处一室,陈设简单朴素,两条板凳一块木板就架起了一张床,除了两把椅子一张小几外更无他物。
遵义会议前后1月到3月间,红军在毛泽东等人指挥下,二战娄山关、三进遵义城、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彻底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迈出会址后门,不远便是红军街,街两旁鳞次栉比的商铺定格着此地的繁荣和生机,也许这便是对牺牲红军亡灵的最好奠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