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威宁县迤那镇,是贵州省的贫困县,自2009年成为“扶贫攻坚”试点以来,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近年来,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又有了新的变化。7月7日—9日,贵州省新闻出版局根据中宣部下发的关于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通知,建立了以贵州省威宁县迤那镇为基层联系点,组织记者开展蹲点调研采访活动。本报记者跟随采访队伍,走进迤那,亲历了迤那的全新变化。
“教育乃百年大计”
贵州省省长陈敏尔经常说到: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贵州省威宁县迤那镇在三年前,连基本的教学条件都没有,多数是民办学校,租房办学,处处都是土坯房。如今的迤那镇有了翻天覆地变化,共有学校17所,其中小学14所,初级中学2所,幼儿园1所。2011年以来,上级教育部门共支持6212万元,实施教育工程22个,新建了迤那二中和幼儿园,教学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九年义务教育”和“营养午餐”的政策实施,使得更多的孩子可以读得起书吃得饱饭,从根本上打好教育基础。
王乾云,贵州省威宁县迤那镇青山村南院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今年13岁。穿着一身沾满泥土的衣裤,脸上总是带着质朴的微笑。他说,以后想要上大学,当一名科学家,可以去外面看看。王乾云每天早上要步行三十分钟到学校上课,中午通常留在学校吃午饭,休息时间或是看书,或是去附近的松林子里面玩。
南院小学共有七个教学班,有一至六年级的学生,每班五六十人,全校有十三、四个老师,有的老师更身兼数职,一人上几门课。虽然条件艰苦,但相比以前的土坯房,王乾云看到新修的楼房和新种下的树,觉得已经很满意了,并且现在在学校还有午饭吃。
迤那莲花村的李飞,是莲花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由于成绩不好而留级,弟弟李奎,已经六年级了,妈妈陈万芬正准备着送他去迤那镇上读初中,李奎在79人的班里成绩是前三名,依然谦虚的说这只是中等成绩,相比弟弟的拘束,姐姐大方多了。在他们就读的莲花小学,6个教学班,总共8个老师,也有一个老师教3门课的情况。最喜欢数学的李飞说,他们班的李老师又要教数学又要教英语还要教体育,对于英语,老师也只教了26个字母,和王乾云一样,李飞连最简单的英语单词都不会说。但是她仍然想要读大学,没有什么理由,只是一种“当然想读书”的愿望,一个最简单的表达,传达着渴望知识,渴望走出贫困的愿望。
迤那镇在2009年成为“扶贫攻坚”试点后,基础教育建设不断大力推进,小学入学率达到了38.2%,师生比为1:23.59,生均校舍面积3.76㎡,辍学率已控制在1.8%以内;义务教育巩固率88%,教育基础设施得以改善,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高。在初中实行“新课改”,以“生为主、重合作、有效参与提素质”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质量明显上升,2011年、2012年,迤那中学的中考成级均获威宁县三等奖。
位于迤那镇合心村的迤那第二中学,一期工程已于2012年9月开始招生并投入使用。这是时任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到迤那开展“四帮四促”活动后,新建的重大工程项目之一。全校在职老师33人,学生968人,教学班13个,师生比例1:28.9,其中80%是特岗教师。 校舍建筑面积5492㎡,生均5.7㎡;学生食堂面积2217㎡,生均2.32㎡,考虑到民族地区因素,还设有清真食堂和一般食堂;学生宿舍面积4283㎡,生均4.48㎡;运动场面积3000㎡,生均3.1㎡;图书近9万册,生均92册。今年以来,贵州省全力推进教育“9+3”计划的实施,威宁六、七、八、九中等高中教育工程正在大力兴建中,总投资12.6亿元。
2012年,迤那镇初级中学升普通高中升学率为48.6%,通过组织迤那中学教师到各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实地考察,近三年来全镇共输出255名初中毕业生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深造。由于迤那镇的学校老师极度缺乏,贵州省教育局将制定特岗政策,目前,已给定迤那二中30名特岗教师名额,其他学校也有一定名额。贵州省新闻出版局也针对该镇农村教育状况赠送书籍千余册。
生态乃生存之空间
在大力推进“三化同步”的进程中,如何做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是发展道路的必须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迤那镇党委、政府,以天然林保护为重点,结合经果林种植、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种草还牧、石漠化治理、水土保持等项目工程,切实做到“封、造、管、抚、育”五措并举,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自2011年起,先后投入3000余万元资金,实施封山育林1万亩,荒山造林2500亩,同时种植经果林1.5万亩、牧草5000亩、金银花500亩,并启动实施5000亩水保工程,完成5000亩的石漠化治理规划。森林覆盖率从2010年的26%上升到当前的38.2%。
在迤那镇五星村的利民生态中药材生产基地,周围已建起人造梯田,修成后,配合深翻、增施有机肥料、种植适当的先锋作物等农业耕作措施,不但可以加速土壤熟化,提高土壤肥力,更对于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有显著作用。目前,迤那镇已有2160亩坡地实施了“坡改梯”的人造梯田工程。
在土地整治项目中,迤那镇穆春林镇长介绍,针对石漠化,将采取雨季补植补种的办法改善生态条件,以经果林形式发展农村经济,既增加农民收入又配合生态环境的改善,目前迤那镇已有4850亩土地进行了整治。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忘生态保护,以达到经济与生态的共赢。
从泥土路到水泥路,从土坯房到坚实的新建教学楼,从荒山石漠化到绿树成荫,从土坯房到“黔西北”民居,无论是经济还是民生,不管是生态还是教育,都为迤那的未来添上不一样的色彩。诚然,迤那的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诸多困境,要实现“同步小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迤那人民脱贫致富的希望在,有了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对迤那的大力支持,迤那的“中国梦”也必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