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翼城县南唐乡的马路边有处不起眼的院子,几排陈旧的砖瓦房,墙角里长满蒿草。如果不是叮叮咣咣的敲打声,外人很难相信,有一位老清华大学生多年蜗居这里,研制生产阀门驱动装置,产品远销韩国等地。
此人叫侯成龙,今年69岁,翼城县南梁镇东王村人,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制造系。
见到侯老时,他正和助手研究新设计的塑料阀门图纸。“我只是画草图,标好数据,再让年轻人在电脑里打出三维图。你看,这个就有点像我想象中的样子了。”侯老指着其中一幅图跟记者说。
40多年前,25岁的侯成龙从清华大学毕业,响应国家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当他怀着满腔热忱来到包头军工厂,荒凉的戈壁滩和使人难以承受的沙尘暴让侯成龙傻眼了。侯老对记者说,从北京到包头,你不知道生活条件反差有多大,但报效国家的信念始终激励着我们。每天加班加点,埋头苦干,钻研技术,一门心思想着为国家做贡献。
两年后,侯成龙被调到晋南一家军工厂当技术员。那时硫化工艺还未普及,只有从美国进口专用设备,侯成龙不服气,他认为外国人能造出来的东西,我们也能造。他没日没夜地研究性能,比对数据,愣是用土设备生产出了相同产品,沿用至今。
在侯成龙眼里,技术创新、中国制造一直是他孜孜不倦的追求。后来,他担任军工厂下属的分厂厂长,研发、生产出了我国第一辆电动游览车,取名“美猴王”,畅销大江南北。在他的带领下,该分厂形成了以阀门减速器、蜗轮蜗杆及其他齿轮加工产品等系列产品,远销美、德、法等国。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军工企业“军转民”,兵工厂改制,侯成龙便决定“下海”,他认为这是一次发展机遇。此时,他的同学中有副省级领导干部,有央企老总,但他谁都没告诉,毅然决然回到翼城老家创业。
1994年,侯成龙在翼城县成立了福泰阀门有限公司,生产阀门减速器。创业初期,买不起数控机床,他就将自家台式电脑和老机床组装,当时人们笑话他的设备土不土洋不洋。侯老对记者讲,之所以选中阀门,是因为其应用广泛,属长线产品,投资少,见效快。2000年前企业效益不错,有二十几名工人,年产值六七百万元。连续四年参加行业展销会,产品出口韩国。
这两年,随着市场的激烈竞争,侯成龙便开始谋划转型。侯老对记者说,转型发展,关键是要占领技术高地,传统的蜗轮箱大都是钢铁制造,成本高、价格贵、易生锈,我就琢磨自主设计塑料阀门用来替代,既节省成本,又节约资源。目前,他们公司已试生产出10个塑料蜗轮箱进行试验。
侯成龙,将再一次把“中国制造”推向世界。记者 郭玉琴
记者点评
“老清华”侯成龙扎根基层40多年,矢志不渝践行“中国制造”,是当代大学生的楷模。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每个人要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必须踏踏实实、吃苦耐劳,从基层一步一步做起,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才能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