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弘:临县大唢呐吹响全国

时间:2013-08-30 09:23   来源:山西日报

  “第一声吹出来就是黄河黄土的感觉”

  6月5日,在临县三交镇移民新村见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县大唢呐的传承人刘晓弘时,他和他的团队刚刚载誉归来。在6月3日结束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专业艺术单项评比系列活动”中,以刘晓弘为首的临县大唢呐演奏团队赢得了专家评委和观众的好评,荣获非专业组演奏奖,为吕梁、为山西夺得文化部举办的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比赛的第一个奖项。专家团队这样评价刘晓弘的吹奏:“第一声吹出来就是黄河、黄土的感觉”。

  今年49岁的刘晓弘15岁开始学吹临县大唢呐,师傅是当时晋中地区最好的把式张才清。因为热爱、悟性高又勤学苦练,几年功夫,他就成了方圆几十里的吹奏好手。1986年,在县文化馆工作的刘晓弘骑着自行车,提着录音机,挨村去拜访全县会吹大唢呐的老艺人,把他们的吹奏录下来,回去记谱,抢救临县大唢呐的老曲牌。谈到这段经历,刘晓弘只叹“艰难”。因为当时的老艺人有的还是封建思想,怕自己的手艺被别人学了去。遇到人家不肯的情况,刘晓弘就自己先吹一段,老艺人见他吹得好,颇有遇到知音的感觉,才肯和他切磋技艺。在后来文化部出版的《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山西卷》中,共收录了刘晓弘收集整理的临县大唢呐曲牌9首。

  当时,刘晓弘一家四口挤在6平方米的家里,他这样描述彼时的居住条件:“一进门迈一步就上了炕”。可是,不管条件如何艰苦,大唢呐始终装在刘晓弘的心里。后来,刘晓弘一边干三交镇文化站上的工作,一边做婚丧嫁娶吹打的活儿。因为在当地小有名气,办事儿的人家给他的钱也相对较多,1987年到1989年,刘晓弘攒了6万块钱,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在当时算是不小的一笔钱,据说至少能在临县县城买两套房。

  眼看着一些大唢呐古曲牌有的失传,有的已经不是原汁原味,刘晓弘着急上火,他不忍心看着它变味,更不忍心看着它失传。他觉得自己有义务扛起传承这门艺术的担子。2006年,大唢呐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2010年,刘晓弘创办了“临县大唢呐培训活动中心”,培训中心不光培训吹唢呐,还讲国学、讲礼仪、教乐谱,请国家和省级的名家讲传统文化等知识。让刘晓弘略微伤感的是,尽管培训中心管吃住,提供铺盖,还给被培训者一人一天补贴100块钱,可是四里八乡的年轻人愿意来的人却不多。用老刘的话说“精神的东西看不见,但一块钱是能看得见的”“人家在外面干一个月有时能挣四五千呢,上有老下有小谁都不容易”。

  每次长达4个月的培训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临县是一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来源于政府的补贴杯水车薪,而大部分的费用都来源于刘晓弘以前办企业时攒下的积蓄。到目前为止,培训中心已经培训了180多人,而老刘搭进去的钱已过百万。光这次演出,20人的团队来回机票就花了16万……

  由刘晓弘编著的原生态专著《临县大唢呐》即将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他牵头的“吕梁黄河艺术有限公司”也已经成立,公司化的运作不光增加了学员们的吹奏实践机会,也能增加他们的收入,更保证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今年7月,他们将受邀到台湾新竹市参加“2013竹堑国乐节”活动。刘晓弘说:“让更多的人了解大唢呐、喜欢大唢呐,就是我的今生所愿。”记者 王秀娟 通讯员 雒晓利

编辑:李丹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