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桥——与“海峡论坛”共同走过的十年
65岁的我,人生最值得回顾的可从海论引发。
2009年5月中旬,来自闽北延平的我参加了在厦门思明举办的《首届海峡论坛·郑成功文化节》。
“延平郡王千秋颂”。鼓浪屿皓月园《颂典》主会场的这条横幅,在我脑海中常常回荡,留住了印象。
印象产生激动,激动化为行动。从此,闽南的郑成功文化遗迹线连到闽北、台中南等地。十年来,伴随着一届又一届的海论,南平与海峡两岸的郑成功文化交流、同胞联谊,一浪接一浪??
于是,南平郑成功文化社团编印出版了《郑成功在延平》《缘自延平王两岸一家亲》《两岸同钦是延平》《映像·武延平》《纪念郑成功晋封延平王360周年论文集》《两岸桥----南平郑成功文化海峡交流纪实》。
淡淡的油墨香味弥漫在闽江起点双溪楼,我的思绪跟随着窗外的江水从南平延福门流向东海,汇入台湾海峡。亲身经历的故事一个接一个涌出。
(一)
缘自延平,谊载两岸。在台湾岛内,以“延平”命名的各行各业很普遍,几乎都是纪念延平王郑成功驱荷复台、开台的,台南安平老街俗称“台湾第一街”,以“延平”为街名已经350多年。而郑成功的“延平王”封号来自闽北“延平”府名,福建南平(延平)还是郑成功军政生涯的起点地,台湾台南是郑成功驱荷复台伟业的成功地。海峡论坛是平台、桥梁。海论十年,南平、台南,以郑成功文化为纽带,深入广泛开展了两岸同胞的交流活动。
因为郑成功文化,我常来往两岸。祖籍南安的台南市文献委员郑道聪热心为我牵线。我与其泉州初识,同在闽南、闽北的海论讲台上多次交流成功文化。他是我的“一字之师”,记得在参加第三届海峡论坛·泉州南安郑成功文化节前,我撰写论文引用台湾宫庙的柱联,查阅两岸出版的书,网上搜索都漏了一字,电话请教郑老师,他亲自到实地核对后告诉我。
第五届海论期间,作为台南市文化协会和台南郑成功祖庙的使者,他们来到了闽北,在延平大洲、安丰,虔诚祭拜延平王;银台山上“两岸两南”学者诗话闽台文化,同钦延平郡王;九曲溪畔,一杯清茶,两人对坐论道,我们达成了南平延平王神尊跨海会香的共识。“两岸两南”共同演绎了2013年郑成功文化的“嘉年华”后,他接着策划2014、2015年台南祖庙主委郑有懋领队恭迎延平王神尊分别参加第六、第七届海论的闽南、闽北活动,祖地文化再续新篇,海内外数十家主流媒体广泛报道,“郑成功与延平”引起两岸共鸣,许多信众、游客纷至沓来大武夷重走成功之路。
2014年11月的一个傍晚,我和南平《朱子文化》编辑部主任罗小平来到台南,道聪老师托人带我俩住进偏静的安平民宿。打心里说,我们就喜欢这,出门随处可寻历史文化,方便起早摸黑采风。我俩“慢漫追风逍遥游”,寻迹在安平的大街小巷里。从澳门赶回的道聪老师,下了飞机直奔而来,又带我们车巡安平,漫步话名港,他如数家珍。我们“回到台湾历史的原点——安平”,子时过半,话语未尽;翌日卯时,接着探古。已时,再随他朔延平王领兵复台的足迹追寻到鹿耳门。在耸立着“府城天险”勒石的海滨,“郑成功与鹿耳门”的故事娓娓入耳。镇门宫的林忠明先生,听说道聪和西岸延平客来,头天特地下海。他太太给每人上了一盘亲自烹调的闽南风味海蛎煎,还说咱有口福,接着端出一盘又一盘特鲜特有的美味佳肴。在“台湾之门”,我们边品尝美食边听他们讲台湾民众感恩延平王收复台湾的古今往事,面对浅浅的这湾海峡,打开“乡愁”话题后,我们差点误了北上的列车。
2018年,是郑成功晋封延平王360周年,也是台南郑成功祖庙建庙355周年。新年伊始,我的手机微信中,不时有两岸两南筹备纪念活动的讯息。上个月,常驻鹭岛的台南市文化协会周芷茹秘书长打来电话告诉我:“张会长,道聪老师已经把今年台南举办纪念郑成功活动的邀请函给您带来啰”……
(二)
墙上挂着的台中郑成功纪念馆赠予南平郑成功研究会的“友谊绵长”“盟谊永固”之匾,也是在首届海论那年开始伴随我的。
2009年10月,应台湾两岸交流发展促进会的邀请,南平郑成功文化社团首次组团踏上宝岛。
台湾友人对大陆文化交流团的热忱,并非停留在港口、目的地的欢迎仪式上。与台中郑成功纪念馆郑庆章先生的十载往来,我不单知其是性情中人,也了解他那矢志不渝、“爱拼才会赢”的气质。
记得是2010年6月,郑庆章先生已组织好台中郑成功纪念馆延平回访,突遇闽北特大洪灾未能成行。好在有第二届海论平台,在厦门市“第二届郑成功文化节欢迎您”的背景前,南平郑成功社团与台中郑文化社团的签约联盟仪式顺利完成,而策划组织者还在台下忙碌着。
南平、台中郑成功文化交流合作,重在行动。与厦门郑成功纪念馆同龄的台中铁砧山延平郡王巨像前,留下了一批又一批的南平文化交流团参访交流的影照。郑庆章先生及其同仁为弘扬郑成功爱国主义精神的感人奉献,也不时地促进我们合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有一回,郑庆章领我们参观他的南投高山茶场,瞻仰抗日遗址,又来到他台中的家,他对我说,自己年轻时,曾经走上街头,说了一些不利于两岸和平的话语。是这些年来的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往来,让他领悟了“两岸同根是一家”的真谛。他还对大家说,大陆与台湾,“打断骨头连着筋”,两岸的和平统一,希望在两岸百姓上……
庆章先生对自己姓郑很是自豪,常夸“两岸郑姓出荥阳,荥阳之光延平王”。他乐当海峡亲情之桥的铺路石,不断自掏腰包,热衷于两岸文化互动和宗亲联谊交流。
海论十年,带来的两岸郑成功文化空前繁荣。郑庆章又请来台湾文史专家埋头多年不断挖掘郑成功史迹、遗风。世界各地数百座郑成功宫庙,几乎有一半留下了他的足迹。我还知道,在闽南、闽北、闽浙赣边关,还有浙江、江西、广东和广西的知情者对他的良苦用心是有口皆碑的。于是,不少深藏的史记,温暖和珍贵的交流画卷由此而生。2015年,海峡东岸的台中郑成功纪念馆焕然一新,成为岛内最夺人眼目的郑成功文史和交流展馆,南平的参访学者从台中馆的年谱推算,郑成功在以延平为中心的闽北征战起始296天,还发现流传台湾的郑成功与闽北和台南结缘的典故。近日,笔者又得悉,由郑庆章团队编写的彩色版《全球奉祀开台圣王郑成功庙》上下册,将在4月底付梓刊印,献给海论十年。
(三)
郑成功不是赴台第一人,却被台湾大众尊为“开台圣王”。郑成功在台湾的时间不长,许多地方没有去过。比如台中、宜兰、花莲等地,可是,仅我退休后参访过的台中、宜兰郑成功宫庙就各有十余座。结缘于海论,本人有幸成为花莲回澜国姓庙盛典活动的顾问,也再一次体验了台湾各族百姓对延平王郑成功的虔诚崇拜。2017年4月30日,海内外近百尊郑成功神尊聚集花莲海滨,百姓欢腾,热闹非凡,海内外各地团队列队进入红坛祭拜,县长傅崐萁致辞兼主持,领着大家向延平王神尊一轮一轮再一轮地敬拜跪磕,与民众一道,大歌大颂郑成功之恩德,祈祷延平王护佑台湾风调雨顺,百姓安康。
台湾奉祀开台圣王郑成功联合会主办的祭祀开台圣王活动,每年春、秋分别举办,年年不断,每次规模都在三千人以上,前年在嘉义开元殿举办的那场超过七千人。
我是延平人,与改制后的台湾郑成功联合会的三任理事长都熟悉,也会于每年海论期间,在南平策划组织开展两岸互动,合作推广郑成功文化,共同促进同胞心灵契合。
2014年6月,列入国台办重点交流项目的两岸郑成功文化活动在闽北延平举办,第二届台湾郑成功联合会的理事长简庆雄及家人再次来到南平朝圣“延平王”。年近八旬的创会理事长吴荣华先生更在会上激情介绍“延平王在台湾”,他表示,作为郑成功文化的“终身志工”,不会满足于自己近40年的付出,还要再完成几件大事。
2017年的春季,我与一批延平人,参与了由总领队吴荣华先生策划组织的感恩郑成功开台356周年的“铁马护驾开台圣王代天巡守环台祈安绕境”的活动,福建南平“延平王”与台湾“开台圣王”的两面帅旗,走进台湾56座主祀郑成功宫庙,见证了史无前例的两岸同钦延平王的历史一刻。
与现任台湾郑成功联合会理事长周栢林的交流,常常是在闽南的海论活动中。他在台湾主持的盛典,我已参加了三次,我听不懂闽南话,他都特地改用普通话请我讲话。九届海论时,周理事长率团回访南平。我们在南平举办“成功文化宴”欢迎晚会,南平市台办主任黄建彪与我,赠予周团长和游副团长伉俪嵌名联的同时,我的脑海浮起前两个月在花莲寿丰,两岸多民族同胞手腕着手,欢快地跳动唱起“走进一家门哎,同是一家人喂,一个家就像一棵树哎,枝枝叶叶连着根哟”的难忘场景。
是的,不少台湾同胞与我一样由衷地感谢海论。因为,海论是一座美丽的两岸桥,架起了两岸同胞沟通的坦途,让“家”的馨香溢满两岸。我还坚信:精彩无限的海论,风雨无阻,方兴未艾……
作者:南平市郑成功研究会会长 张水源
[责任编辑:赵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