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剧
楚剧旧称哦呵腔、黄孝花鼓戏、西路花鼓戏,清代道光年间鄂东流行的哦呵腔与黄陂、孝感一带的山歌、道情、竹马、高跷及民间说唱等融合,形成一个独立的地方声腔剧种,1926年改称楚剧,距今已有一百五十余年的历史。楚剧主要流行于武汉、孝感、黄冈、荆州、咸宁、宜昌、黄石七地市四十余县。
楚剧现存剧目约五百个,常演的有两百多个,其中较为重要的包括《秦雪梅吊孝》、《银屏公主》、《赶斋》、《杀狗惊妻》、《三世仇》、《吴汉杀妻》、《蔡鸣凤辞店》、《葛麻》、《百日缘》、《九件衣》、《乌金记》、《卖棉纱》、《哑女告状》、《白扇记》、《思凡》、《赖婚》、《汲水》、《董永卖身》等。楚剧腔调分为板腔、小调、高腔三部分,板腔包括迓腔、仙腔、应山腔、四平、十枝梅等,小调有【十绣调】、【麻城调】、【讨学钱】、【卖棉纱】等曲牌,高腔有【锁南枝】、【梧桐雨】、【山坡羊】等曲牌。楚剧的伴奏乐器主要有胡琴、京二胡、二胡、三弦、板鼓、钹、大小锣等。楚剧的脚色主要分为生、旦、丑三类,其他行当亦由生、旦、丑演员兼演。楚剧表演讲究贴切自然,运用程式手段不拘一格,乡土气息浓郁,名演员有沈云陔、高月楼、关啸彬、李雅樵、熊剑啸等。
楚剧贴近生活,紧跟时代,表现手段丰富多样,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充分显示了鄂东一带地方文化的特色。目前楚剧面临着剧团锐减、人员老化、经济困难、后继乏人、观众萎缩等诸多困难,对珍贵资料与老一辈艺人技艺的抢救也因缺乏资金而难以开展,迫切需要有关方面加以关心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