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这个小屯成佳话:7个民族11种语言是一家
新华社南宁12月10日电(记者曹祎铭)一个自然屯,居住着壮、汉、仫佬、苗等7个民族,有黄、彭、周、郑等8个姓氏,村民们讲桂柳话、壮话、仫佬话等11种语言,78户385名村民世代和睦,宛如一个大家庭。这是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龙岸镇龙凤村金鸡屯演绎的多民族和谐共处佳话。
“住在一个屯里,大家都亲如一家,根本没有民族和姓氏间的隔阂。”24年前,苗族姑娘贾培康从临近的融水县嫁到金鸡屯,并和汉族丈夫彭义和育有一儿一女。回忆起嫁过来的这24年,贾培康感慨万千:“起初我还担心不好融入这里的生活,但村民们对我非常热情,在生活上给了我许多帮助和照顾,完全没把我当外人。”
由于历史原因,在金鸡屯,不少村民的祖籍是福建,闽南语和本地的桂柳话就成了村民们交流的主要语言。由于多民族通婚等因素,部分村民们还会说客家话、壮话、仫佬话、苗话、侗话等语言。
“有时去村民家做工作,经常需要多种语言随时切换。”金鸡屯村民小组长黄友光说,大家在一起生活久了,许多村民会说三四种以上的语言。
在金鸡屯,有汉、瑶、壮、仫佬、苗、侗、高山等7个民族,很多家庭有两三个民族。贾培康的儿媳妇是仫佬族,“我们一家3个民族互相尊重民族习惯,生活很幸福。”
虽然金鸡屯村民分别属于不同的民族,使用多种语言,姓氏也多,但村民们生活在一起,却格外融洽。村民林世光笑呵呵地说:“乡里乡亲的彼此都认识,平时大门可以不用锁,家里从没丢过东西。”
2010年,仫佬族村民彭义能在外打工时受伤,村民知道后,自发包车去上百公里外的医院探望;“双抢”时节,村民们又自发为他家收割早稻,抢插晚稻……黄友光说:“大家互帮互助早已成为常态,我们屯各族同胞之间几乎没有发生过纠纷,村民生活幸福安宁。”
[责任编辑:王莉婷]